[發明專利]中藥調控型復合活性骨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4311.4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00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昌勝;陳芳萍;梁青;毛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2 | 分類號: | A61L27/42;A61L27/46;A61L27/54;A61L27/56;A61L27/58;B33Y70/1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馬莉華;徐迅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藥 調控 復合 活性 支架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調控型復合活性骨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復合活性骨支架,由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復合而成,所述支架還載有川續斷皂苷VI;其中所述有機組分選自:PLGA、PLLA、PDLA、POC;所述無機組分選自:β?磷酸三鈣、羥基磷灰石。本發明的復合活性骨支架力學強度優異,操作簡單,快速成型、孔徑可控,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優異,抑制破骨,維持成骨和破骨活動的平衡,兼具骨缺損修復和治療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用材料學領域,涉及活性因子和生物分子的負載以及多級藥物釋放體系,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兼具缺損修復和治療作用的中藥調控型復合活性骨支架。
背景技術
因創傷、炎癥、感染、腫瘤及發育異常等造成的大段骨缺損(骨缺損長度大于骨直徑1.5~2倍)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其修復治療是現代醫學力圖解決的棘手難題。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激增、交通繁忙、生活節奏加快、疾病和自然災害增多、運動創傷以及戰爭等等諸多問題都造成人們意外傷害頻發,伴隨而來的是日益增多的大段骨組織缺損、骨修復等社會問題。大段骨缺損因受疤痕組織多、血液循環差和潛在感染等條件的限制,在臨床中常伴以骨不連或短縮畸形等并發癥,且病發率高,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和巨大的經濟壓力。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由于成骨細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之間的動態平衡被打破而引起的疾病。其中,支架是骨質疏松性缺損修復的關鍵要素之一,其組成和結構影響著細胞的黏附、增殖以及骨組織的形成。
川續斷為亞洲傳統的中藥材,有皂苷等重要組成成分,具有補肝腎、續折傷、強筋骨之功效,主要用于肢節麻痹、腰酸背痛、跌打創傷、損筋折骨以及血崩下血等疾病。盡管川續斷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研究中雖然取得了很多一定的成果,但主要仍以口服飲用的方式給藥,同時藥物在細胞水平對骨代謝影響的研究極少報道也鮮見報道。從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角度,如何增強其藥物或活性因子在骨修復中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力學強度優異,操作簡單,快速成型、孔徑可控,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優異,兼具缺損修復和治療作用的中藥調控型復合活性骨支架。
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復合活性骨支架,所述復合活性骨支架由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復合而成,所述支架還載有川續斷皂苷VI;
其中所述有機組分選自: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右旋聚乳酸(PDLA)、左旋聚乳酸(PLLA)、聚(檸檬酸-1,8辛二醇)酯(POC);
所述無機組分選自:β-磷酸三鈣、羥基磷灰石。
在另一優選例中,有機組分優選PLGA,無機組分優選β-磷酸三鈣。
在另一優選例中,PLGA規格為乳酸:乙醇酸=50:50;分子量3萬-5萬。
在另一優選例中,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的質量比例為1:9-5:5,較佳為3:7-5:5。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有機組分與無機組分的質量比例為4:6。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有機組分與無機組分的質量比例為5:5。
在另一優選例中,綜合其降解性及其機械強度,所述有機組分與無機組分的最佳比例為3:7。
在另一優選例中,川續斷皂苷VI占無機組分的質量比例為0.1%-5%。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中藥川續斷皂苷VI占無機組分的質量比例為0.2%、0.5%、1%、5%。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支架還載有BMP-2和/或6-O-磺化殼聚糖(26CSC)。
在另一優選例中,依據支架大小以及動物大小負載BMP-2的量,例如對于細胞水平每個直徑10mm高4mm的圓柱形支架滴注1μg BMP-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43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