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23975.9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28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悅平;楊文玉;袁衛(wèi)軍;劉明;侯黎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4 | 分類號: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瓊 |
| 地址: | 20001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導管 防護罩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包括防護罩本體和設置于防護罩本體兩端的固定繩,所述防護罩本體包括前防護面和后防護面,所述前防護面和后防護面縫合成留置有一排泄口的空腔,于排泄口端所述前防護面的外邊緣高于后防護面的外邊緣,所述前防護面的中部設有豎條狀折疊褶皺。可以將該防護罩妥善固定于頸前范圍,能有效盛接痰液和防止噴濺,抵御病毒的侵襲和交叉感染,本裝置可針對所有臨床中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而且在材質方面選擇較輕便透氣的具有防水層的柔軟棉質材料,成本低廉,為一次性使用,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利。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
背景技術
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技術,術后可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它是將頸段氣管前壁切開,將適當大小的氣管導管通過切口插入氣管,患者可以直接經(jīng)氣管導管進行呼吸的手術。氣管切開的目的在于阻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確保呼吸道通暢,保證有效通氣,改善呼吸。在術后的護理過程中,患者時常由于咳嗽導致痰液噴濺,污染床單及衣物,頸部皮膚易感染,病毒細菌可從氣管切開處侵襲患者。不僅如此,痰液噴濺還增加了醫(yī)護人員及家庭照顧者的體液暴露危險,通過氣溶膠傳播,患者體內的病毒病菌可進入正常人的呼吸道中。因此,對于醫(yī)護患三方面來說均造成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和護理活動中的不便。
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常使用紗布來作為氣套管的遮擋物,雖然透氣性良好,但因材質較輕,咳嗽時可導致紗布飄起,因而無法真正保護醫(yī)護人員被噴濺。而且材質過薄,容易被痰液浸濕,需一天多次更換,增加了醫(yī)護的工作量及耗材支出。申請?zhí)?01920319019.0公開的一種氣管切開套管防痰液噴濺裝置,包括套管1、主板2、出口管3、第一擋片4、第二擋片5、第三擋片6、集痰皿7、第一綁帶8、第二綁帶9、魔術貼10、刺面魔術貼12、粘頭13、綁帶定位孔14、定位板15、夾緊彈簧16等26術語。上述案例結構復雜,制作程序較為繁瑣,痰液儲存量少,使用時專業(yè)性強,在日常護理使用時不夠簡便。申請?zhí)?01820617107.4提供了一種氣管切開防塵護罩,包括:防塵護罩本體、塑形部、密封部、固定部;所述塑形部、所述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均設置在所述防塵護罩本體上。其合理的解決了氣管切開術后使用紗布覆蓋防塵而無法達到塑形、密封、折疊拉伸的問題,但該護罩為單層結構,無法盛接痰液,噴濺后需立即更換,否則有痰液逆行感染的可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包括防護罩本體和設置于防護罩本體兩端的固定繩,所述防護罩本體包括前防護面和后防護面,所述前防護面和后防護面縫合成留置有一排泄口的空腔,于排泄口端所述前防護面的外邊緣高于后防護面的外邊緣,所述前防護面的中部設有豎條狀折疊褶皺。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中,兩個防護面于排泄口端的外邊緣均為弧形結構。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中,所述防護罩本體的材質為具有防水層的棉質材料,所述防護罩本體的空腔內部為防水層,其外部為棉質層。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中,所述防護罩本體的表面形狀為圓弧形結構。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氣切導管防護罩中,所述折疊褶皺的排數(shù)不小于5排,相鄰褶皺之間相互平行。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未經(jīng)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397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