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后蓋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3486.3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158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唐根初;余恭明;巫春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H04M1/22;H04M19/04;B44C5/04;B44C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賈玉姣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后蓋及其制造方法,后蓋包括:后蓋本體、基材層、OLED發光件,基材層采用塑料或樹脂材料;OLED發光件包括有機發光層、導電陰極和導電陽極,有機發光層、導電陰極、導電陽極共同形成OLED控制電路,OLED發光件設于基材層的一側表面,OLED控制電路被構造成可在接收到預設信號后被觸發發光。通過將OLED發光件設于基材層的內側,以在移動終端未收到預設信號時OLED發光件不發光,收到預設信號時后蓋的OLED件能夠發光,不僅外形美觀靚麗,而且能夠具有事項提醒的作用,使用體驗更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后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手機、平板、穿戴設備等炫光膜后蓋普遍為CG后蓋貼合壓印圖案后鍍NCVM(不導電膜)再印蓋底的炫光PET膜。
上述結構的缺點是外觀單一,市場上產品雷同性高,無競爭優勢,客戶體驗感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移動終端、移動終端的后蓋及其制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后蓋,所述后蓋包括:后蓋本體、后蓋膜,后蓋膜包括:基材層、OLED發光件,所述基材層采用塑料或樹脂材料;所述OLED發光件包括有機發光層、導電陰極和導電陽極,所述有機發光層、所述導電陰極、所述導電陽極共同形成OLED控制電路,所述OLED發光件設于所述基材層的一側表面,所述OLED控制電路被構造成可在接收到預設信號后被觸發發光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后蓋,通過將OLED發光件設于基材層的內側,以在移動終端未收到預設信號時OLED發光件不發光,收到預設信號時后蓋的OLED件能夠發光,不僅外形美觀靚麗,而且能夠具有事項提醒的作用,使用體驗更好。
尤其是許多職場人士在開會、培訓等情境下通常需要將手機等通訊設備調節成靜音,這樣就不便察覺到重要來電或者重要消息,通過采用本發明實施例的后蓋,能夠在上述使用場合下將手機屏幕朝下放置,避免屏幕頻繁點亮對使用者造成的分心以及工作效率的降低,重要提醒能夠直接通過后蓋的亮起被察覺到,使用體驗更好。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裝飾膜,所述裝飾膜與所述OLED發光件位于所述基材層的兩側或者同一側,所述裝飾膜的相背于所述基材層的一側與所述后蓋本體貼合。由此,裝飾膜設置在后蓋本體與基材層之間,不僅圖案美觀,還具有防護絕緣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基材層為半透明基材,可便于OLED發光件發出的光透過基材。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裝飾膜位于所述基材層的外側,所述OLED發光件位于所述基材層的內側。由此,裝飾膜在基材層的外側使外形更美觀,OLED發光件設于基材層的內側不僅方便加工制作、降低了生產難度,而且使后蓋組裝到移動終端的機身時更方便與位于內側的主控制板的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電陰極和所述導電陽極分別設于所述有機發光層的兩側,所述導電陽極夾在所述基材層與所述有機發光層之間。由此,導電陽極、導電陰極、有機發光層形成為多層結構,層疊設置縮減了整個后蓋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導電陽極為納米銀鍍層,所述導電陰極為ITO導電膜層。由此,采用納米銀圖層以及ITO導電圖層可以使發光件不僅能夠發光,而且能夠顯示各種圖案,顯示更加多元、炫酷。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移動終端,包括:機身、后蓋,所述機身具有主控制電路板;所述后蓋罩蓋在所述機身的背面,所述OLED發光件的OLED控制電路與所述主控制電路板電連接,以在所述主控制電路板收到預設信號時發光。由此,基材層具備良好的透過率,各層導電層與發光層也為透明層,在整機電路控制下有機發光層發光,使自發光炫光后蓋外觀更加靚麗,提升用戶體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34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