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及其測量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3265.6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9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顯明;單智超;陳昱如;章鵬;雷小華;候孟;陳偉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K11/32 | 分類號: | G01K11/32;G01K1/14;G01K1/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縉云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氣 光纖 法珀總溫 探針 及其 測量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及其測量系統,包括L型管道、光纖法珀傳感器、法珀支撐鋼管和真空泵;L型管道包括進氣道和引氣管;進氣道內部從上到下依次具有穩流通道、收斂通道、喉部和擴張通道;引氣管連接在進氣道下端,并與進氣道的擴張通道連通;法珀支撐鋼管頭部伸入在進氣道的收斂通道中,下端從進氣道底部穿出;光纖法珀傳感器安裝在進氣道的收斂通道中;工作時,通過真空泵對引氣管進行抽氣,進氣道入口處收斂通道的風速處于一個相對高速且穩定的狀態,當收斂段達到超臨界狀態時,法珀傳感器周圍的局部對流換熱系數增大至一個穩定值,并不受來流靜壓和流速波動的影響,從而提升總溫探針的測溫速度、測溫精度和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溫度傳感測量領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及其測量系統。
背景技術
瞬態溫度是燃燒、高速傳熱等應用場合下高溫流場及耐溫器件熱力學分析的重要參數,對瞬態溫度的高速動態準確測量在航空航天、燃氣輪機、導彈炸藥等國防工業的諸多領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航空發動機研制中,需對進氣道出口、轉子級間等部位的氣流溫度進行高速動態測試;在導彈燃氣射流、彈藥爆炸、槍炮管內外壁等武器研究中,也都涉及瞬態溫度測試。這些場合具有溫度高、溫變范圍大且變化速度快、測量環境惡劣、難以重復等特點,對測量要求極高,難度極大。針對這些測試需求,目前普遍采用的電測法,如微細熱電偶、微細熱絲等測溫方式,在強度可靠性、抗干擾、響應速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難以滿足高速、惡劣工況的測量需求。而光纖傳感技術則具有抗干擾、體積小、高精度、高可靠性等優勢,可適應一些惡劣環境條件下溫度測量的需求。其中,光纖法珀測溫技術在常規測溫場合已有大量應用。但在常規應用中,大部分都采用雙光纖在套管內接插形成空氣腔,或雙光纖直接熔接形成本征腔。采用這種結構的探針感溫區相對較大,導致熱容大,難以適應高速動態測溫的需求,必須進行針對性改進,才能滿足上述特種應用環境的測試需求。
發明內容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包括L型管道、光纖法珀傳感器、法珀支撐鋼管和真空泵。
所述L型管道包括進氣道和引氣管。
所述進氣道內部從上到下依次具有穩流通道、收斂通道、喉部和擴張通道。
所述引氣管連接在進氣道下游,并與進氣道的擴張通道連通。
所述法珀支撐鋼管頭部伸入在進氣道的收斂通道中,其下端穿過進氣道的擴張通道,并從引氣管頭部穿出。
所述光纖法珀傳感器安裝在法珀支撐鋼管上,并位于進氣道的收斂通道中。所述光纖法珀傳感器的光纖從法珀支撐鋼管尾部引出后,穿出引氣管,并沿程固定在引氣管的外壁上。
所述真空泵安裝在引氣管尾部。工作時,通過所述真空泵對引氣管進行抽氣。
進一步,所述光纖法珀傳感器包括熱敏標準具、反射金屬鋁膜和入射金屬鎳膜。
所述反射金屬鋁膜為不透明金屬膜,厚度為100nm。所述反射金屬鋁膜連接在所述熱敏標準具上端。
所述入射金屬鎳膜為半透明金屬膜,厚度為10nm。所述入射金屬鎳膜連接在熱敏標準具下端。
進一步,所述熱敏標準具的材質為ZnSe,熱敏標準具厚度為1.5μm。
進一步,所述引氣管尾部的外壁上設置有螺紋。所述引氣管通過螺紋連接有測試探針支桿。所述真空泵的進氣管道連接在測試探針支桿尾部。
進一步,本發明還公開一種基于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的測量系統,所述吸氣式光纖法珀總溫探針的光纖法珀傳感器與測量儀相連。
所述測量儀包括光源、耦合器、光譜儀和計算機。
所述耦合器的輸入端通過光纖與光源連接。所述耦合器的耦合端與光纖法珀傳感器的光纖連接。所述耦合器的輸出端通過光纖連接光譜儀。所述光譜儀與計算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未經重慶大學;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32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轉調節機構及座椅
- 下一篇:一種種子節點選擇方法、社區發現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