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合支付的管理方法、服務器和計算機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2702.2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5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02 | 分類號: | G06Q20/02;G06Q20/16;G06Q20/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匯業律師事務所 31325 | 代理人: | 王函 |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合 支付 管理 方法 服務器 計算機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一種聚合支付的管理方法、服務器和計算機存儲介質,聚合支付服務器接收電子支付交易設備發送的交易請求,根據交易請求攜帶的電子支付交易設備的所述設備序列號以及預存的設備序列號與商戶信息的映射關系獲取該電子支付交易設備的設備序列號對應的商戶信息,根據交易請求攜帶的付款碼確認支付通道,然后根據該支付通道和預存的支付通道與支付接口參數映射關系調用相應的支付接口與該支付通道完成交易流程。上述方案,聚合支付服務器可以整合多個支付通道的特性,對外提供統一的一套支付接口,不論付款用戶使用何種支付通道,商戶能一次接入支付功能,自由使用多個支付通道,在線上和線下高效快速的完成交易業務。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互聯網支付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合支付的管理方法、服務器和計算機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手持設備等等各種智能終端,像個人計算機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獨立的運行空間,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即應用(Application,App)軟件,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在溝通、社交、娛樂等活動中越來越依賴于App軟件,例如iphone、安卓等應用軟件。
國際互聯網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家庭,其功能也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手段。通過使用因特網,即降低了成本,也造就了更多的商業機會,電子商務技術從而得以發展,使其逐步成為了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為適應電子商務這一市場潮流,電子支付隨之發展起來。
電子支付是指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使用安全電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過信息網絡安全地傳送到銀行或相應的處理機構,用來實現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的行為。
隨著電子支付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商家采用電子支付系統,尤其是智能手機或平板上的電子支付,但是,目前的支付通道系統一般是銀行提供的電子銀行系統,例如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等,用戶和客戶可能需要安裝和支持多種銀行的支付,而目前市面上銀行系統有非常多,所以對用戶和客戶來說,太多的支付通道系統既復雜,又難以記住所有支付通道系統的密碼,因此,目前較多的是使用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只從事支付、結算、清算服務之外的支付服務,依托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借助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通道與清結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將一個以上的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客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務、集合對賬服務、技術對接服務、差錯處理服務、金融服務引導、會員賬戶服務、作業流程軟件服務、運行維護服務、終端提供與維護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客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客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務。
聚合支付系統是介于銀行與用戶之間的網絡支付結算系統,經批準并頒發支付牌照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公司(例如支付寶,微信等) 承載業務。第三方支付公司將零售業務分發給第四方支付公司運營,也稱聚合支付。例如,支付寶掃碼、微信掃碼、QQ錢包、銀聯快捷、網關支付、京東支付等支付接口,接入到聚合支付系統中,再由聚合支付系統重新統一接口,對接給客戶使用。無論上游三方如何更換通道,客戶都不需要跟隨更換,只要一次接入聚合支付的接口,終生可用。
但是,當前商戶的電子收款設備如果想要掃描用戶微信、支付寶付款碼,則需要到微信、支付寶等平臺進行注冊、進件等一系列流程,而最終收款時還需要詢問用戶是哪類支付方式,比如是支付寶還是微信,然后進行選擇平臺才能完成相關收款服務,資金結算也會存在多個賬號問題,賬目對比也需要到多個平臺中進行,即麻煩又容易出錯。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聚合支付的管理方法、服務器和計算機存儲介質,克服了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27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