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取栓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2491.2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25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孫劍;呂緯巖;李彬彬;余均武;呂學良;李開楠;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久事神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22 | 分類號: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張鐵蘭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經濟***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取栓裝置,包括內管、外管以及用于固定內管和外管相對位置的鎖緊器,內管活動設置于外管的內腔,內管與外管的內腔之間具有設定間隙;內管包括編織網管以及裹設于編織網管外壁的外層;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取栓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關閉鎖緊器,推送外管穿過血栓;松開鎖緊器,回撤外管,釋放編織網管的頭端;注射液體,觀察血栓動態,實時調節液體壓力,直至血栓取出體外。該取栓裝置及其使用方法的目的是避免在取栓過程中血栓逃逸以及反復取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取栓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卒中是導致人類致死、致殘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國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國家卒中篩查數據顯示,40~74歲居民首次卒中標化發病率由2002年的189/10萬上升至2013年的379/10萬,平均每年增長8.3%。疾病負擔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為276.75/10萬、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為126.34/10萬。而且我國卒中發病人群中,年齡70歲的患者比例持續增加,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2017年,我國城市居民卒中病死率為126.48/10萬,農村卒中病死率為157.00/10萬。在新發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總體的70%。因此,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關系到我國居民的健康。
體外研究表明,任何取栓器械對血管內皮均有損傷,只是嚴重程度不同。頸內動脈末端頸內動脈末端、基底動脈尖、大腦中動脈M1分叉部閉塞等考慮心源性栓塞,血栓核心質地堅韌、體積較大、成形血栓或纖維化血栓成份較長、血栓向兩端彌漫性延伸導致血栓總體負荷體積較大,大血管拉通后,次級血管發生閉塞以及串聯病變,是導致血管再通較差的原因。這種情況單支架取栓往往效果較差,反復多次仍取栓失敗,同時容易造成血栓反復逃逸,不易取凈,延長開通時間,增加血管內膜損傷,預后不良。
有鑒于此,如何避免在取栓過程中血栓逃逸以及反復取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避免在取栓過程中血栓逃逸以及反復取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二)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取栓裝置,包括內管、外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內管和所述外管相對位置的鎖緊器,所述內管活動設置于所述外管的內腔,所述內管與所述外管的內腔之間具有設定間隙;所述內管包括編織網管以及裹設于所述編織網管外壁的外層。
可選的,所述編織網管的頭端的直徑大于所述編織網管的其它部位。
可選的,所述編織網管的頭端的直徑為1mm-10mm。
可選的,所述編織網管的頭端的長度為0-20mm。
可選的,所述外層的硬度沿所述編織網管的長度方向逐漸變小。
可選的,所述外層的硬度沿所述編織網管的長度方向從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漸變小;其中,所述第一端為所述外層遠離血栓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為所述外層靠近所述血栓的一端。
可選的,所述外管的長度小于所述內管的長度。
可選的,所述外管的內徑與所述內管的外徑相適配。
可選的,所述外管為透明材質。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上述取栓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關閉鎖緊器,推送外管穿過血栓;
松開所述鎖緊器,回撤所述外管,釋放編織網管的頭端;
注射液體,觀察血栓動態,實時調節液體壓力,直至血栓取出體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久事神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久事神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249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