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充電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2385.4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64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游棟臣;許翼利;謝卓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旭貴明電子有限公司;日月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旭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62 | 分類號: | B60L53/62;B60L53/14;H02J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張雅軍;顧以中 |
| 地址: | 52843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電 裝置 | ||
一種充電裝置包含充電接口、交流接觸器、交流直流轉換器、及控制單元。當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接口形成電連接時,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正常模式,使得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交流接觸器形成導通,且所述交流直流轉換器將交流輸入電壓轉換并輸出為直流輸出電壓,以對電動汽車進行充電。當所述控制單元經由所述充電接口接收到來自所述電動汽車的滿充信號時,控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智能待機模式,并控制所述交流接觸器形成不導通,而不對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下的耗電遠小于操作在所述正常模式下的耗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充電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電動汽車的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再加上環境保護的議題已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而采取各種補貼政策,使得各種電動汽車如純電動汽車(BEV)、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等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越來越普及。由于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受到電池的限制,因此,業者無不盡力廣設充電設備(即充電站或充電樁)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及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然而,現有的充電設備在電動汽車通過電纜線與接頭連接后,充電設備即由操作在一個待機模式改為操作在一個正常模式,以對電動汽車充電,且直到電纜線被使用者移除后,才會再回復到原本的待機模式。這樣的設計與運作方式是否存有改善的空間便成為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智能待機模式的充電裝置。
于是,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裝置,適用于交流電源、充電接頭、及電連接所述充電接頭的電動汽車,并包含充電接口、交流接觸器、交流直流轉換器、及控制單元。
所述交流接觸器包括電連接所述交流電源的輸入端、輸出端及控制端。所述控制端接收控制信號以控制所述輸出端與所述輸入端間形成導通或不導通。
所述交流直流轉換器電連接所述交流接觸器的輸出端,并用于將交流輸入電壓轉換為直流輸出電壓,并將所述直流輸出電壓輸出至所述充電接口。
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所述交流接觸器以產生所述控制信號,并還電連接所述充電接口。其中,當所述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接口形成電連接時,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正常模式,使得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交流接觸器的輸出端與輸入端間形成導通,且所述交流直流轉換器將來自所述交流電源的所述交流輸入電壓轉換并輸出為所述直流輸出電壓,以經由所述充電接頭對所述電動汽車的充電電池進行充電。
當所述控制單元經由所述充電接口接收到來自所述電動汽車的滿充信號時,控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智能待機模式,并控制所述交流接觸器的輸出端與輸入端間形成不導通,使得所述交流直流轉換器無法輸出所述直流輸出電壓而不對所述充電電池充電。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下的耗電遠小于操作在所述正常模式下的耗電。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控制單元包括偵測模塊。當所述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接口形成電連接時,且所述偵測模塊經由所述充電接口接收到來自所述電動汽車的觸發信號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交流接觸器的輸出端與輸入端間形成不導通,使得所述交流直流轉換器無法輸出所述直流輸出電壓而不對所述充電電池充電。所述觸發信號指示相關于煙霧、水浸、溫度或緊急開關的警告訊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的偵測模塊仍然保持運作。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控制單元還偵測經由所述充電接口所輸出的輸出電流的大小。當所述輸出電流等于零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控制單元還偵測所述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接口是否形成電連接。當所述控制單元偵測到所述充電接頭與所述充電接口不形成電連接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當所述充電裝置操作在所述智能待機模式時,功耗為5瓦(W)。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旭貴明電子有限公司;日月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旭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山旭貴明電子有限公司;日月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旭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238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