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0056.6 | 申請日: | 2020-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1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延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11/00 | 分類號: | 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袁興隆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習友路333***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駕駛人 識別 智能 機械 機器人 | ||
1.一種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包括分別與機器人的控制系統連接的自動行走系統、六軸機械臂系統、自動充電系統、人體測溫系統、人臉識別系統、以及報警系統,所述控制系統還連接有顯示模塊、數據處理模塊,所述自動行走系統包括安裝在行走底座(1)上的行走輪、用于避障探測的超聲波探測器或雷達探測器、用于導航的GPS導航模塊、以及安裝在行走底座(1)內部的行走輪驅動系統;
所述自動充電系統包括與控制系統連接的電池模塊、電池管理模塊、超聲波探測模塊和紅外接收管,所述電池模塊與電池管理模塊連接,所述電池模塊與行走底座(1)上的充電接口連接,所述充電接口在充電時與配套的充電觸點電性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示模塊為觸摸顯示屏(5),所述觸摸顯示屏(5)設置有兩個,分別安裝在機器人軀體(2)的前后兩側,所述軀體(2)安裝在行走底座(1)上;
所述人體測溫系統包括紅外溫度檢測模塊和體溫分析模塊,所述紅外溫度檢測模塊包括多個鑲裝在機器人頭部(3)的紅外線體溫計,所述紅外溫度檢測模塊和體溫分析模塊分別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頭部(3)位于軀體(2)遠離行走底座(1)的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體溫分析模塊與報警系統的報警模塊連接,所述報警模塊包括語音播放模塊和語音輸入模塊,所述語音播放模塊安裝于機器人的頭部(3),所述語音輸入模塊安裝于機器人的耳部(4),所述耳部(4)對稱設置在機器人的頭部(3)兩側,所述語音輸入模塊連接有報警通訊模塊,所述報警通訊模塊為電話通訊或短信通訊,所述報警模塊還通過互聯網與公安系統對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軀體(2)上開設有多個互不干擾的存放腔(16),所述存放腔(16)內抽拉設置有存放抽屜(6)和特殊物品存放抽屜(7),所述特殊物品存放抽屜(7)所在的存放腔(16)內壁上設置有隔熱板(17),所述存放腔(16)內設置有解鎖模塊,所述解鎖模塊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解鎖模塊連接有電磁鎖,所述電磁鎖位于存放抽屜(6)與存放腔(16)之間、以及特殊物品存放抽屜(7)與存放腔(16)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鎖模塊與人臉識別系統連接,所述人臉識別系統包括位于機器人頭部(3)的圖像采集模塊、圖像特征提取模塊、識別分析模塊和儲存模塊,所述識別分析模塊通過結果輸出模塊與控制系統連接,所述儲存模塊內部儲存有人臉識別數據庫和人員信息數據庫。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物品存放抽屜(7)所在的存放腔(16)內部設置有環境調控系統,所述環境調控系統連接控制系統,所述環境調控系統包括位于內壁頂部的制冷板(18)和加濕管、位于存放腔(16)內壁上的溫度檢測模塊和濕度檢測模塊,所述溫度檢測模塊通過控溫模塊連接制冷板(18),所述濕度檢測模塊通過控濕模塊連接加濕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座(1)后側卡扣連接有頂部開口的運送箱(19),所述運送箱(19)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輪,所述運送箱(19)靠近行走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卡塊(20),所述行走底座(1)上開設有與卡塊(20)相適配的卡槽(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延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延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005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