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8758.0 | 申請日: | 2020-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38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岳舟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2M5/293 | 分類號: | H02M5/293;H02J3/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軒榮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3235 | 代理人: | 黃藝平 |
| 地址: | 417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相 模塊化 隔離 矩陣 變換器 拓撲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包括:第一電壓源,所述第一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二電壓源,所述第二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三電壓源,所述第三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三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本發明的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在實現電氣隔離的同時,還可以減小電力電子裝置的體積,降低成本,同時增加了電力電子裝置的隔離度、模塊性及靈活性,非常適合于牽引應用和空間受限的低壓或中壓未來配電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變換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
背景技術
1988年,Alesina和Venturini提出了第一個直接交流-交流(AC-AC)功率變換器,稱為矩陣轉換器(Matrix?Converter,MC),在傳統的MC中,輸出端通過九個雙向開關直接連接到輸入端,避免了大的振蕩電容,從而提供了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的單級解決方案,由此得到的拓撲結構特別適合于諸如集成電機驅動器的應用。
如果直接AC-AC變換器應用于牽引或互連低壓(LV)或中壓(MV)交流電網,則必須包括隔離級,以防止故障傳播,在傳統MC的基礎上增加工頻變壓器可以實現隔離,但代價是增加了電力變換裝置的體積和重量,在城市中心或交通系統,例如電力機車等,空間有限且價格昂貴,因此,必須研究基于中頻/高頻(中頻/高頻)變壓器的更緊湊解決方案。
嵌入隔離級以取代工頻變壓器的變換器通常被稱為固態變壓器(Solid?StateTransformer,SST),Mc?Murray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但直到現在,新的SST才被用于電網互聯和牽引應用,然而,SST技術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領域,事實上,與工頻變壓器相比,它們的占地面積較小,但同時伴隨著更高的復雜性以及更低的可靠性,SST可以應用于未來的配電網和新的牽引系統,但必須指出的是,沒有能量儲存的SST,例如基于傳統MC的SST,由于缺乏解耦元件,在不平衡電網條件下的可控性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傳統的電力電子裝置體積大、成本高、模塊性不高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相模塊化隔離矩陣變換器拓撲結構,包括:
第一電壓源,所述第一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
第二電壓源,所述第二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
第三電壓源,所述第三電壓源的正極端與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三電壓源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
單元模塊,所述單元模塊設置有三組,所述單元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單元模塊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所述單元模塊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單元模塊的第四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所述單元模塊的第五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單元模塊的第六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
其中,每組所述單元模塊包括:
第一單元,所述第一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一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
第二單元,所述第二單元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電連接,所述第二單元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電連接,所述第二單元的第三端與所述第一單元的第三端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未經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87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