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的反壓回填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7840.1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650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程凱;胡建華;閆自海;童育聰;尤鴻波;葉卡爾;李師;陳子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E21F16/02;E02D29/02;E02D17/20;E02D17/1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11***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較差 地質 條件下 偏壓 進洞 回填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的反壓回填施工方法。當洞口段為圍巖較破碎的Ⅴ級洞口、不滿足“半明半暗”進洞的條件時,結合現有地勢進行“人造地形”,在偏壓側施作正面及側面擋墻,對正面擋墻及側面擋墻內側進行水泥土回填并碾壓,以滿足進洞條件。采用反壓回填方法進洞施工,可解決傍山偏壓、局部漏空的隧道進洞難題,同時可以減少淺埋偏壓地段邊、仰坡開挖高度,減少對山體的干擾和破壞,避免汛期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減少了開挖對周邊環境影響小,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本發明可以實現安全進洞,對保證項目整體建成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廣和實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公路隧道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的反壓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山嶺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選線不可避免地會穿越陡斜山體,在這些位置修建隧道,洞口極可能出現偏壓的情況;洞口淺埋偏壓地段如何減少邊、仰坡開挖高度,以保證安全進洞,值得深入研究。
現有技術中,在偏壓隧道進洞施工時,一般采用兩種進洞方法。其一為采用偏壓明洞,但需對明洞洞頂以上邊、仰坡進行開挖;其二為采用“半明半暗”進洞,先施工洞口套拱或護拱,靠山部分采用暗挖法施工進洞,但對圍巖自身穩定性要求較高。
采用偏壓明洞進洞時,為保證進洞安全,明洞洞頂邊、仰坡一般采用較緩的坡比,需對邊、仰坡進行大刷大挖,會破壞山體自然植被,汛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第一冊土建工程》(JTG 3307.1-2018)7.1.1條規定:隧道洞口設計應遵循“早進洞、晚出洞”的原則,洞口不得大挖大刷。且根據現在“兩山文化”精神,環水保工作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半明半暗”進洞雖解決了傍山淺埋、局部漏空的隧道進洞難題,但是該方法僅適用于圍巖較完整的Ⅳ級洞口段,對于圍巖較破碎、穩定性差的Ⅴ級洞口段并不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圍巖較差的偏壓洞口段進洞施工困難及開挖高邊坡帶來的安全隱患,提供一種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的反壓回填施工方法,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情況,采用反壓回填的進洞施工方法,不需要對現狀邊、仰坡進行大挖大刷,可以做到安全進洞。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適用于較差地質條件下偏壓進洞的反壓回填施工方法,其具體步驟為:
1)施作截水天溝:在反壓回填線外3~5m范圍,開挖一條截水天溝,將地表水截流至道路排水系統;
2)地表清理:截水天溝施作完成后,清除反壓回填范圍內地面上的植被和浮土,清表后采用機械夯實;
3)施作正面擋墻及側面擋墻:對正面擋墻及側面擋墻基礎進行開挖,形成臨時邊坡,然后澆筑正面擋墻及側面擋墻,其中正面擋墻垂直于隧道軸線,側面擋墻平行于隧道軸線;
4)水泥土回填:待擋墻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對正面擋墻及側面擋墻內側進行回填并碾壓;
5)長管棚施工:水泥土回填后進行鉆孔并安裝長管棚,以形成超前預支護,頂入所有鋼管后,采用液壓注漿機進行管棚注漿施工;
6)暗挖施工:采用CD法進行開挖支護,及時施作初期支護及二次襯砌;
7)洞門墻施工:隧道進洞后及時施作隧道洞門墻;
8)綠化防護:對上部水泥土回填范圍進行種植土回填并綠化防護,使綠化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
步驟1)中,隧道洞口開挖施工盡量避開雨季,在洞口范圍開挖清表前做好洞口周邊的截水和排水設施。
步驟2)中,若現狀地質較破碎,可以采用注漿小導管進行地表注漿加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78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