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智能通訊設備及天線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7291.8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3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攀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易樸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24 | 分類號: | H01Q1/24;H01Q1/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興律師事務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高曉莉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智能 通訊設備 制作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天線、智能通訊設備及天線的制作方法。天線包括第一支架、天線本體和第二支架,所述天線本體通過LDS工藝成型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架設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具有所述天線本體的一面,以使所述天線本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通過注塑形成。對于本發明的天線,天線本體設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有效避免了刮擦、碰撞等因素對天線本體的性能產生影響,提高了天線使用的可靠性;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通過注塑形成,天線與第二支架之間的間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使得天線與第二支架之間的偏移量減小,從而使得天線的一致性較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通訊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天線、智能通訊設備及天線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持和穿戴終端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持和穿戴終端對信號的收發依賴于天線。智能手持和穿戴終端留給天線的空間較小,同時對天線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的FPC天線、金屬片天線已經不能滿足上述要求。目前,大部分手機零部件制造廠商采用LDS工藝來實現天線電路布線。LDS天線技術就是激光直接成型技術(Laser-Direct-structuring),利用計算機按照導電圖形的軌跡控制激光的運動,將激光投照到模塑成型的三維塑料器件上,在幾秒鐘的時間內,活化出電路圖案。簡單地說(對于手機天線設計與生產),在成型的塑料支架上,利用激光鐳射技術直接在支架上化鍍形成金屬天線。
天線一致性是指同一型號的天線產品的參數表現的吻合性,這要求生產中所有天線的性能差異不能超過性能允許的公差門限,超過門限的天線性能不滿足設計要求標準。
在現有技術中,采用LDS的天線通常設置于天線支架上,天線外部再用機殼外壁作為裝飾件粘貼,使天線封于支架和機殼外壁之間。由于采用膠粘方式,支架和機殼外壁之間具有膠粘間隙,且機殼外壁的厚度至少為0.7mm~1mm,在手機總體厚度不變的情況下,機殼外壁的厚度和膠粘間隙使得天線更靠近主板,天線凈空減少;另外,天線走線區域預留出粘膠位的寬度較大,結構設計扣位,天線走線區域受限。天線凈空減少和走線區域受限會影響天線性能。由于采用膠粘方式,使得天線和裝飾件之間的偏移量較大,公差大,導致天線一致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天線一致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種天線、智能通訊設備及天線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天線,其特點在于,其包括:
第一支架;
天線本體,所述天線本體通過LDS工藝成型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設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具有所述天線本體的一面,以使所述天線本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通過注塑形成。
在本方案中,當天線應用到智能通訊設備上,第一支架可作為天線本體的載體,第二支架可作為機殼外壁或裝飾件,天線本體設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間,避免了刮擦、碰撞等因素對天線本體的性能產生影響;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通過注塑形成,相比于天線本體與機殼外壁或裝飾件之間的較大的膠黏間隙,天線本體與第二支架之間的間隙能夠控制在很小的范圍,使得天線本體與第二支架之間的偏移量減小,從而使得天線的一致性較好。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架具有通孔,所述天線本體自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穿過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的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為所述第一支架具有所述天線本體的一面,所述下表面與所述上表面相對。
在本方案中,天線本體由上表面通過通孔走線至下表面,使得下表面的天線本體可電連接至通訊設備的主板。
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架的厚度為0.4mm至0.7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易樸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西安易樸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72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