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氰化貧液中的沉淀渣的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7177.5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41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斌川;韓慶;李名新;王曉歌;劉奎仁;陳建設;呂久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19/20;C22B19/30;C25C1/12;C25C7/06;C01G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強智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黃耀威 |
| 地址: | 11081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氰化 中的 沉淀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氰化貧液的沉淀渣的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氰化貧液的沉淀渣放入到堿性硫化物溶液中,在常溫下反應20~60min后,獲得主要成分為ZnS的新渣相,進而完成對氰化貧液的沉淀渣中Zn元素的回收;(2)將回收Zn元素之后的帶有Cu(CN)32?離子的溶液作為電解液,直接作為電解液,再通過電解電解液對金屬銅進行回收。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對氰化貧液的沉淀渣進行的環境友好的全濕法回收處理,實現了以硫化物溶液直接轉化沉淀渣,使沉淀渣中的有價元素Zn和Cu得以高效分離回收,徹底實現無害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渣資源化利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氰化貧液中的沉淀渣的處理方法。
技術背景
作為第一產金大國,金精礦氰化浸出是國內最常見的黃金提取方法。由于氰化物的劇毒屬性,氰化提金后產生的含氰貧液就成為了黃金行業環保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國內環保壓力與日俱增,出于成本的考慮,多數黃金冶煉企業均采用酸化法,簡單處理含氰貧液中的Cu等重金屬元素后,液體中和后返回浸出流程繼續循環使用;不斷的閉路循環使用,產生高濃度/高鹽度含氰貧液,目前尚缺乏環境友好且經濟合理的處理技術。
對于此類高濃度/高鹽度含氰貧液貧液,未來唯一適宜的處理辦法是以鐵鹽,鋅鹽和銅鹽等為主的沉淀法。鐵鹽沉淀法:專利CN105523663B公開了一種電鍍廢水的處理工藝,其中,步驟5中采用了亞鐵鹽和雙氧水作為沉淀劑與氧化劑進行沉淀重金屬與氰化物,使廢水達標排放;但是所形成的鐵氰化物異常穩定,且作為危險固廢物回收利用價值不大。鋅鹽沉淀法:專利CN104528899A提出一種焦化廢水凈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利用混凝劑由鐵鹽、鋁鹽、鎂鹽和鋅鹽組成;助凝劑由PAM和膨潤土組成;促進劑由沸石粉和殼聚糖組成用以降低焦化廢水中COD、氨氮、色度、揮發酚和氰化物濃度。銅鹽沉淀法:該法主要以亞銅離子與氰根形成氰化亞銅除去氰化物,但是由于銅鹽價格較貴及在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硫氰根的條件下,形成硫氰化亞銅,會顯著增加銅鹽消耗。目前研究較為廣泛的即以鋅鹽沉淀氰根離子,產生的鋅鹽沉淀渣包括Zn(CN)2、ZnCu(CN)3、CuCN和少量CuSCN等。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缺乏合理高效的沉淀渣處理技術,否則該貧液處理技術的成本是黃金企業無法承受的,故而該方法尚未獲得工業應用。發明專利CN109385538A是利用鋅鹽凈化與碳酸鹽轉溶實現鋅鹽的回收利用,但是在此過程中鋅鹽凈化會與貧液中的銅氰絡合物一同沉積于渣中,在用碳酸鹽轉溶時,雖然分離了鋅,但是銅氰絡合物會重新進入溶液返回到流程,并且渣處理使用的是酸化法,從而未能解決酸化所帶來的弊端。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氰化貧液中的沉淀渣的處理方法,通過以閃鋅礦(ZnS)和金屬銅的形式分別回收渣中的Zn和Cu,實現無害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氰化貧液的沉淀渣的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氰化貧液的沉淀渣放入到堿性硫化物溶液中,在常溫下反應20~60min后,獲得主要成分為ZnS的新渣相,進而完成對氰化貧液的沉淀渣中Zn元素的回收;
(2)將步驟(1)中回收Zn元素之后的帶有Cu(CN)32-離子的溶液作為電解液,并通過電解電解液對金屬銅進行回收;
其中,氰化貧液的沉淀渣的主要成分包括Zn(CN)2、ZnCu(CN)3、CuCN和CuSCN。
進一步的,所述沉淀渣中的Zn元素的含量為20%~40%,Cu元素的含量為5%~20%。
進一步的,在將氰化貧液的沉淀渣放入到堿性硫化物溶液時,所用的堿性硫化物溶液與沉淀渣的液固比2~4:1,且堿性硫化物加入量為沉淀渣的理論鋅量的0.9~2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71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