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6964.8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178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冬;胡濤;李勇;趙群;范立僑;張志棟;趙雪峰;檀碧波;劉羽;楊沛剛;田園;郭洪海;劉洋;崔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省腫瘤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預立生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紅偉;孟祥斌 |
| 地址: | 050000 ***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化道 吻合 術后 外引 器械 | ||
1.一種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包括引流管及負壓吸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體內引流管和體外引流管;所述體內引流管的前端伸入患者體內分成兩股帶開槽引流管,體內引流管的后端伸出患者體外與所述體外引流管組合連接或一體連接;所述體外引流管遠離體內引流管的一端與所述負壓吸引結構緊密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股帶開槽引流管包括放置在患者食管移植腸管吻合口后面的吻合口處引流管和放置在脾窩處的脾窩引流管,吻合口處引流管和脾窩引流管后端交匯于一主體為圓柱體的體內融合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的頭端設置為子彈形狀的子彈頭管,子彈頭管與吻合處引流管一體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內壁上設置支撐結構,支撐結構與吻合口處引流管內壁一體連接;所述支撐結構設置為支撐筋,支撐筋設置為中心不連接呈十字形排列的十字形支撐筋;支撐筋采用醫用硅膠材料制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外側設置一可以虹吸漏出液的可吸收囊袋,可吸收囊袋360°包覆吻合口處引流管。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的中央設置一方便進行體內沖洗的的沖洗通道,沖洗通道的走向與吻合口處引流管的走向相同;沖洗通道起始于所述體內融合管的側壁,終止于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的頭端;在沖洗通道的起始端設置進液口,在沖洗通道的終止端設置出液口。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脾窩引流管的主體設置為半圓形,在脾窩引流管的頭端設置180°的所述子彈頭管,在脾窩引流管內部設置所述支撐筋,支撐筋設置為呈T字形排列的T字形支撐筋,支撐筋與脾窩引流管的內壁一體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吻合口處引流管和脾窩引流管支撐筋之間的側壁上均設置縱向開槽,縱向開槽的長度分別小于吻合口處引流管和脾窩引流管的長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吸引結構設置為負壓吸引球,在負壓吸引球頂端設置一引流口和出氣口,體外引流管與引流口一體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消化道吻合術后外引流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負壓吸引球底部設置一漏出液容器,漏出液容器與負壓吸引球組合連接且與負壓吸引球內部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省腫瘤醫院),未經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省腫瘤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696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