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能夠產生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的重組微生物和使用其產生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6308.8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75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相燁;羅自衛;趙在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國科學技術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21 | 分類號: | C12N1/21;C12P13/00;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師事務所 11494 | 代理人: | 陳桉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能夠 產生 氨基 苯甲酸 重組 微生物 使用 方法 | ||
1.一種重組微生物,所述重組微生物是通過將編碼鄰氨基苯甲酸O-甲基轉移酶的基因aamt1引入具有產生鄰氨基苯甲酸(ANT)能力的微生物中而獲得的,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具有產生鄰氨基苯甲酸甲酯(MANT)的能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aamt1基因如SEQ ID NO:1所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對所述基因進行密碼子優化以適合于在具有產生鄰氨基苯甲酸(ANT)能力的微生物中表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基因與選自lac、lacUV5、trc、tac、trp、araBAD、T3、T5、T7、L10、I16、H30、H36、sod、tuf、eftu、Pm和Ptet的啟動子一起引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產生鄰氨基苯甲酸的能力是所述微生物固有的或從外部來源引入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具有產生鄰氨基苯甲酸能力的微生物選自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棒狀桿菌屬物種(Corynebacterium sp.)、芽孢桿菌屬物種(Bacillussp.)、乳桿菌屬物種(Lactobacillus sp.)、乳球菌屬物種(Lactococcussp.)、假單胞菌屬物種(Pseudomonas sp.)、組囊藻屬物種(Anacystis sp.)、念珠藻屬物種(Anabena sp.)、綠菌屬物種(Chlorobium sp.)、綠彎菌屬物種(Chloroflexus sp.)、梭菌屬物種(Clostridium sp.)、甲烷桿菌屬(Methanobacterium)、丙酸菌屬物種(Propionibacterium sp.)、紅假單胞菌屬物種(Rhodopseudomonas sp.)、紅細菌屬物種(Rhodobacter sp.)、小紅卵菌屬物種(Rhodovulum sp.)、鏈球菌屬物種(Streptococcussp.)、酵母屬物種(Saccharomycessp.)和曲霉屬物種(Aspergillus sp.)。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選自trpD、pykA和pykF的至少一種基因是缺失的或被抑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將選自aroGfbr、metAfbr、cysEfbr和trpEfbr的至少一種抗反饋基因引入或擴增。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將選自ppsA、aroL、tktA、metK、mtn和luxS的至少一種基因引入或擴增。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將aroGfbr、metAfbr、cysEfbr和ppsA基因引入或擴增,并且trpD和pykF基因是缺失的或被抑制。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進一步將tktA和/或metK基因引入或擴增。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是大腸桿菌(E.coli)。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微生物,其中所述重組微生物的特征在于選自trpD、qsuB、qsuD和hdpA的至少一種基因是缺失的或被抑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國科學技術院,未經韓國科學技術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630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