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AutoCAD與Cadence實時通訊的數據快速傳遞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5374.3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3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英;劉漾;王萌;肖鴻博;劉虎;漆小華;宋悅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30/392 | 分類號: | G06F30/392;G06F9/5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想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autocad cadence 實時 通訊 數據 快速 傳遞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AutoCAD與Cadence實時通訊的數據快速傳遞方法,涉及電子設備的硬件電氣設計領域,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AutoCAD中完成電路設計,生成設計圖紙;在CAD中完成電路中復雜二維圖紙的設計;步驟2:Cadence與AutoCAD建立通信連接;在Cadence中與CAD圖紙建立通信連接,為CAD圖紙與Cadence設計的交互做好準備;步驟3:自動檢查AutoCAD生成的設計圖紙;步驟4:將設計圖紙導入Cadence;步驟5:在Cadence中進行進一步設計;步驟6:在Cadence和AutoCAD中,進行圖層同步顯示與更新;步驟7:對文件保存備份;以實現復雜電路的快速協同設計與修改,解決電路設計過程中重復繁瑣的數據轉換過程,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提高設計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的硬件電氣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AutoCAD與Cadence實時通訊的數據快速傳遞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進行電路設計過程中,會涉及到對電路二維設計圖紙中復雜圖形的處理。Cadence中射頻電路設計功能弱,精確的復雜曲折線繪制困難,但實際的設計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傳統的設計方法只能先在AutoCAD中完成復雜設計后,導出一系列DRA文件;再使用Cadence將不同DRA文件手動導入到對應圖層,因導入的DRA文件在Cadence中只是線條,還需要使用其他工具對線條進行組合;若在Cadence中對設計進行了修改,還需導出DXF文件,再利用AutoCAD重新讀取DXF文件,再對設計的進行修改迭代。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操作會投入巨大精力重復多次不必要的數據轉換工作,并且在反復的轉換過程和人工檢驗圖紙過程中極大可能出現錯誤,導致設計效率的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電子設備電路詳細階段,提供一種基于AutoCAD與Cadence實時通訊的數據快速傳遞方法,實現復雜電路的快速協同設計與修改,以解決電路設計過程中重復繁瑣的數據轉換過程,降低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提高設計效率。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AutoCAD與Cadence實時通訊的數據快速傳遞方法,包括:
步驟1:在AutoCAD中完成電路設計,生成設計圖紙;在CAD中完成電路中復雜二維圖紙的設計。
步驟2:Cadence與AutoCAD建立通信連接;在Cadence中與CAD圖紙建立通信連接,為CAD圖紙與Cadence設計的交互做好準備。
步驟3:自動檢查AutoCAD生成的設計圖紙;
步驟4:將設計圖紙導入Cadence;
步驟5:在Cadence中進行進一步設計;
步驟6:在Cadence和AutoCAD中,進行圖層同步顯示與更新;
步驟7:對文件保存備份。
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具體包括,對AutoCAD圖紙中的設計按照定義好的規則進行檢查,并通過檢查結果實現問題的定位,以輔助完成修改。
其中,所有問題的錯誤信息以列表形式展示。
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具體包括,將AutoCAD圖紙中不同層的設計文件導入到Cadence中,并按層生成對應的Cadence設計圖紙,并在導入過程中自動完成相應屬性轉換,以進一步提高設計效率。
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的進一步設計具體包括,電路設計中的復雜電氣屬性設置和標注設計工作。
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具體包括,在Cadence中設計修改完成后,選定某一設計圖與AutoCAD圖紙進行同步顯示,經對比確認后,將Cadence中的設計圖紙反向更新回AutoCAD圖紙中,以保證兩邊設計同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3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