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5141.3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55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洪亮;劉剛;杜睿;李思遠;王子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15 | 分類號: | B60R21/015;B60R21/18;B60R22/48;B60R21/01;B60R21/20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深度 學習 主動 氣囊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氣囊回收裝置用于回收主動式安全氣囊的氣囊袋;拉帶模塊布置在氣囊回收裝置中;單向電機為卷筒提供動力;轉速傳感器用于檢測單向電機輸出軸的旋轉圈數;傳動軸的兩端分別與單向電機的輸出軸和卷筒相連,用于將單向電機輸出的轉矩傳遞至卷筒,使得單相電機的輸出軸與卷筒同步轉動;擋板位于卷筒中心,用于隔離卷筒的兩端拉帶,防止在拉帶回收時發生纏繞現象;卷筒固定連接傳動軸上,用于在安全氣囊泄氣時回收拉帶;攝像頭采集兒童乘員坐姿圖像;語音提示模塊用于提醒乘員佩戴安全帶;主動式安全氣囊在校車發生碰撞時,為乘員提供最佳防護;上述裝置在ACU內置算法控制下進行相應動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輛安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我國校車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服務對象是小學生。隨著國家對教育資源的重新整合,實行撤點并校,進一步提高了校車的潛在需求量。在當前不斷增長的校車需求下,大量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校車不斷地涌入市場,導致近些年校車事故頻發,對兒童乘員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的潛在危險。據交通等相關部門的抽查發現,小學生在乘坐校車時,常存在未佩戴安全帶的現象,同時,由于兒童乘員天性活潑好動,在乘坐校車時,經常出現“離位”現象,使得兒童乘員的傷亡率較高。
安全氣囊是乘員約束系統中重要的乘員保護輔助裝置,其配合安全帶使用,能顯著降低乘員死亡率。目前所使用的安全氣囊主要是被動觸發式的,其在觸發的瞬間會產生巨大的沖擊力,若將此安全氣囊應用于校車,其巨大的沖擊力將會對未完全發育的“離位”兒童乘員造成嚴重的傷害。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包括:氣囊回收裝置、單向電機、電機支架、轉速傳感器、傳動軸、擋板、卷筒、底座、攝像頭、語音提示模塊、主動式安全氣囊、以及拉帶模塊。所述氣囊回收裝置安裝在座椅靠背中,用于回收主動式氣囊袋;所述拉帶模塊布置在氣囊回收裝置中;所述單向電機安裝在電機支架上端,在拉帶回收時,單向電機為卷筒提供動力;所述電機支架與底座相連,為單向電機提供支撐力;所述轉速傳感器安裝在單向電機上,用于檢測單向電機輸出軸的旋轉圈數;所述傳動軸的兩端分別與單向電機的輸出軸和卷筒相連,用于將單向電機輸出的轉矩傳遞至卷筒,使得單相電機的輸出軸與卷筒同步轉動;所述擋板位于卷筒的中心位置,用于隔離卷筒的兩端拉帶,防止在拉帶回收時,拉帶發生纏繞現象;所述卷筒固定連接傳動軸上,用于在安全氣囊泄氣時回收拉帶;所述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氣囊回收裝置上;所述攝像頭布置在車內,用于拍攝兒童乘員的坐姿,以采集兒童乘員坐姿圖像;語音提示模塊布置在座椅靠背內部,用于提醒兒童乘員佩戴安全帶;所述主動式安全氣囊能夠收納于氣囊回收裝置中,在校車發生碰撞時,為兒童乘員提供最佳防護。
上述基于深度學習的主動式氣囊拉帶裝置的控制方法如下:
步驟1:在校車開始行駛時,各攝像頭采集兒童乘員坐姿圖像,將圖像信息輸入已訓練好的Yolo3網絡中,輸出分類為兒童乘員和安全帶的包圍框。
步驟2:判別Yolo3網絡是否輸出兒童乘員和安全帶的包圍框,若沒有檢測到兒童乘員,則主動式安全氣囊不啟動,反之,則主動式安全氣囊開始啟動;若檢測到兒童乘員未佩戴安全帶,則發出預警信號,語音提示模塊接收到預警信號后,進行語音提示,若檢測到兒童乘員已佩戴安全帶,則語音提示模塊不工作。
步驟3:將Yolo3網絡輸出的兒童乘員包圍框,輸入到姿態估計網絡中,使用G-RMI算法得到關節點骨架圖,將骨架圖輸入到分類器softmax中,得到人體坐姿圖像對應的兒童乘員當前坐姿狀態,進而確定出頭部、頸部、胸部、髖部、大腿、小腿和前臂等的位置,以及兒童乘員相對于座椅對稱面的橫向偏移度,同時,對原始圖像特征的提取,估算兒童乘員前胸與前排座椅的距離,并將數據傳輸至主動式安全氣囊控制器(簡稱“ACU”)。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1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飛行器發動機動力齒輪箱的薄緣行星齒輪的設備和系統
- 下一篇:運輸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