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膠水余量檢測方法、裝置及點膠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5120.1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6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戰科;劉巧;郭彥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OPPO(重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C11/10 | 分類號: | B05C11/10;G01F23/22;B05C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艷斌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水 余量 檢測 方法 裝置 點膠機 | ||
本發明提出一種膠水余量檢測方法、裝置及點膠機,應用于點膠機中,該方法包括向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采用感應組件接收檢測信號經由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根據目標信號對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通過本發明能夠精準地檢測出點膠機的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有效地輔助點膠機的點膠作業,保障點膠質量,以及有效避免膠水浪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點膠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膠水余量檢測方法、裝置及點膠機。
背景技術
目前點膠機行業內,膠水都是用膠管存儲及使用,非感光類膠水采用透明膠管,感光類膠水采用不透明膠管。在點膠機工作時,點膠機控制系統控制壓縮空氣管壓縮空氣,壓下運動活塞,使得膠水從出膠口流出。
相關技術中,膠管內膠水是否用完,通常針對透明膠管是采用人工目視檢查,或者,根據每塊板子的用膠量,計算一管膠水一共可以生產多少板子,減去膠水安全余量,利用機器的計數功能,當點膠板子數量達到一管膠水設定數量時,機器自動停機,再目視檢查實際的膠水量,確定是繼續點膠還是換膠水,如果膠水還有剩余,就可以繼續點膠。
上述方式均不能夠精準地檢測出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可能導致膠管內膠水打空后,機器還在繼續點膠,導致板子漏點膠,造成點膠作業的品質不良,并且需要返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還可能造成膠水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發明在于提出一種膠水余量檢測方法、裝置及點膠機,能夠精準地檢測出點膠機的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有效地輔助點膠機的點膠作業,保障點膠質量,以及有效避免膠水浪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膠水余量檢測方法,應用于點膠機中,包括:向所述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采用感應組件接收所述檢測信號經由所述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根據所述目標信號對所述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
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膠水余量檢測方法,通過向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并采用感應組件接收檢測信號經由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以及根據目標信號對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能夠精準地檢測出點膠機的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有效地輔助點膠機的點膠作業,保障點膠質量,以及有效避免膠水浪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膠水余量檢測裝置,應用于點膠機中,包括:信號發射模塊,用于向所述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信號采集模塊,用于接收所述檢測信號經由所述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檢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目標信號對所述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
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膠水余量檢測裝置,通過向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并接收檢測信號經由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以及根據目標信號對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能夠精準地檢測出點膠機的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有效地輔助點膠機的點膠作業,保障點膠質量,以及有效避免膠水浪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第三方面實施例提出的點膠機,包括:膠管,和與所述膠管相連接的出膠口;以及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提出的膠水余量檢測裝置。
本發明第三方面實施例提出的點膠機,通過向點膠機的膠管內發射檢測信號,并接收檢測信號經由膠管內環境透射出的目標信號,以及根據目標信號對膠管內的膠水余量進行檢測,能夠精準地檢測出點膠機的膠管內膠水余量,從而有效地輔助點膠機的點膠作業,保障點膠質量,以及有效避免膠水浪費。
本發明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OPPO(重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OPPO(重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1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