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農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5005.4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311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江;林建海;楚娟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3/22 | 分類號: | A01N43/22;A01N37/2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300 江西省九江市永***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促進 農作物 生長 農藥 組合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農藥組合物,含有蕓苔素內酯和萘乙酰胺。各組分之間的協同作用明顯,相比單個組分大大提高了農藥的效果,產生了單一組份不能達到的效果,應用于小麥,植株表現為發綠、植株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并有效防止禾谷類作物空秕率高的現象,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應用于草莓,表現促進草莓生長和坐果效果顯著,提早上市5?7天,提高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農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根據植物激素的結構、功能和作用原理人工提取、合成的,能改變植物體內激素合成、運輸、代謝及作用,從而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的一大類化學物質。迄今為止,植物生長調節劑已在農作物、果樹、蔬菜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目前,許多植物生長調節劑單獨使用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植物生長調節劑單劑應用的缺點是:生物活性比較單一,生長調節作用相對較低,使用量(或使用濃度)較大,而且一般只能在作物一定的生長時期發揮調節生長作用。因此需要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混用不同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便克服或避免產生副作用,使之達到預期的應用效果,即達到增效、加合或誘導作用,避免拮抗作用。
蕓苔素內酯是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植物生長調節劑,其通過適宜濃度蕓苔素內酯浸種和莖葉噴施處理.可以促進蔬菜、瓜類、水果等作物生長,可改善品質,提高產量,色澤艷麗,葉片更厚實。也能使茶葉的采葉時間提前,也可令瓜果含糖份更高,個體更大,產量更高,更耐儲藏。蕓苔素內酯可廣泛用于糧食作物如水稻,麥類,薯類,一般可增產10%左右;應用于各種經濟作物如果樹、蔬菜、草莓、瓜果、棉麻、花卉等,一般可增產10-20%,高的可達30%,并能明顯改善品質,增加糖份和果實重量,增加花卉艷麗。同時還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緩解作物遭受病蟲害,藥害,肥害,凍害的癥狀。
萘乙酰胺是一種化學品,cas號為86-86-2,也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可經由植物的莖、葉吸收,傳導性慢。可引起花序梗離層的形成,從而作蘋果、梨的疏果劑,同時也有促進生根的作用。還可以誘導花梗離層形成。
已有技術中,沒有專門針對小麥或草莓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調節農藥,也沒有關于特定比例的蕓苔素內酯和萘乙酰胺配合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的報道。因此,合理的、先進的二元調節劑配方,不但是可以調配植株營養、促進提早成熟的合理分配措施,同時也是保證小麥和草莓產量的關鍵方法。
以上背景技術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發明構思和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背景技術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農藥組合物,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出現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促進農作物生長的農藥組合物,包括農藥組分,含有蕓苔素內酯和/或萘乙酰胺。本發明組份之間的協同作用明顯,相比單個組份大大提高了農藥的效果,產生了單一組份不能達到的效果,應用于小麥,植株表現為發綠、植株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并有效防止禾谷類作物空秕率高的現象,提高作物產量;應用于草莓,表現促進草莓生長和坐果效果顯著,提早上市5-7天,提高產量。
優選地,所述萘乙酰胺的質量分數含量為0.1-20%。
優選地,所述蕓苔素內酯的質量分數含量為0.001-1%。
優選地,所述蕓苔素內酯為28-高蕓苔素內酯、24-表蕓苔素內酯、25-甲基蕓苔素內酯、丙酰蕓苔素內酯、28-表高蕓苔素內酯、混表蕓苔素內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蕓苔素內酯的質量分數含量為為0.01%。
優選地,所述萘乙酰胺的質量分數含量為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未經江西鑫邦生化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50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