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及360度被褥烘干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4872.6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8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村田浩貴;喜內一彰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德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業日本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6B3/04 | 分類號: | F26B3/04;F26B21/00;F26B2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360 被褥 加熱 方法 烘干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包括將平鋪的被子頂起,與床褥之間構成一個加熱空間;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360度被褥烘干機,通過將步驟S1中加熱空間內的循環空氣采用360度進出風的方式加熱來溫暖被褥本發明提高了被褥烘干機的加熱效率,并使得被褥內的溫度分布均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被褥加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及360度被褥烘干機。
背景技術
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在比較潮濕的時期,尤其是南方地區,被褥也總是感覺潮潮的,而被褥這樣潮濕的環境也更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和真菌,對人體皮膚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我們可以通過曬被子的辦法解決潮濕的問題,但是據研究表明陽光直射的溫度是很難殺死被褥上的螨蟲和真菌的,因為溫度不夠高,因此如何設計一款能夠對被褥進行加熱并除螨的裝置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目前的被褥烘干方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目前被褥烘干方式均采用在床體外部,并加熱然后通過出風管道送入被子與床褥之間實現對被褥烘干的作用,但是由于烘干機位于床體外部,因此為了控制高壓損的床墊整體的溫度,產品需要搭載較大體積的風扇,最終導致整體體積龐大,且不方便攜帶;2、由于溫度在輸送過程中需要源源不斷將外界常溫的空氣加熱至60℃并出風(由于進風在外部,因此出風溫度需要高于最終所要預設的45度要求才能夠快速的將被子內部的溫度進行升溫的過程),如此就拉長了加熱器的工作時間,最終導致所消耗的電力也隨之增加。
以往的方法,通常僅通過單個單向噴嘴式送風管或多個同向噴嘴式送風管將熱風輸送到被褥內部的空間,無法做到360度進風和出風從而充分利用并循環內部空間的空氣,導致產生熱量損失,提高功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實現360度進風和出風從而提高空氣循環效率并使被褥內溫度分布均勻的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及360度被褥烘干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一種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及360度被褥烘干機,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平鋪的被子頂起,與床褥之間構成一個加熱空間;
S2、通過將步驟S1中加熱空間內的空氣循環加熱來溫暖被褥;
S3、步驟S2中所述的空氣循環采用360度進出風的方式。
本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360度被褥烘干機,包括置于被子和床褥之間的殼體,在殼體上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在殼體內設有對進風口輸入進來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器以及將加熱后的暖風送出出風口的風扇,所述進風口包括在殼體側邊設置的第一進風口和在殼體頂部設置的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一進風口在殼體上部且為360度水平均勻分布,所述出風口在殼體下部且為360度水平均勻分布。
為了循環使用經加熱后的空氣,加熱空間內的空氣來自于被褥內部和被褥外部的空氣。
為了避免加熱后的空氣從被褥邊緣逃出,在步驟S1中將平鋪的被子頂起后,被子的四邊與床褥貼合。
為了避免因循環加熱導致溫度過高使被褥起火等危險情況的發生,還包括步驟:S4、實時檢測出風溫度,并與預設出風溫度進行檢測,一旦當出風溫度大于預設溫度時,立即關閉加熱。
為了實現出風溫度的檢測并根據情況關閉加熱器的功能,在出風口處設有溫度檢測器,在殼體內設有與溫度檢測器電連接的控制器
本發明得到的一種360度被褥加熱方法及360度被褥烘干機,采用將烘干機置于被褥內部并360度進風出風的方式,實現熱風的循環利用,大大減少了烘干機的功耗,其中的溫控組件可以有效扼制將烘干機置于被褥內所帶來的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360度被褥烘干機的主視圖;
圖2是實施例1的360度被褥烘干機的爆炸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德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業日本株式會社,未經寧波德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業日本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48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