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裹受損定位方法和裝置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13007.X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50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薛積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N20/00;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婷婷 |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徐***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裹 受損 定位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包裹受損定位方法和裝置及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獲取第一包裹分揀流水線上當前分揀位置所關聯的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集合;對圖像集合進行圖像識別,得到識別結果;在從識別結果中確定出受損度達到第一閾值的目標包裹的情況下,獲取目標包裹的識別碼;根據目標包裹的識別碼,確定目標包裹所流經的第一目標分揀位置和第二目標分揀位置;根據第一目標分揀位置與第二目標分揀位置確定目標包裹的受損區域;在受損區域中確定出目標包裹的受損原因。本發明解決了相關技術中由于無法定位到受損包裹的受損原因所導致的受損包裹數量增加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流管理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包裹受損定位方法和裝置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如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重要的消費方式之一,電商和快遞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網上購買的產品到達顧客手里需要經過打包、堆疊、搬運等一系列過程,這途中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沖擊力。若是打包時沒做好緩沖包裝的話,包裹中的產品將極易破損,此外還有部分包裹在快遞中常會被暴力傳輸,從而導致購買的貨物出現損壞。
也就是說,在相關技術提供的包裹分揀傳輸過程中,尚未提供一種有效方法來定位受損包裹的受損原因,從而導致受損包裹數量增加的問題。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包裹受損定位方法和裝置及存儲介質,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由于無法定位到受損包裹的受損原因所導致的受損包裹數量增加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包裹受損定位方法,包括:獲取第一包裹分揀流水線上當前分揀位置所關聯的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集合;對上述圖像集合進行圖像識別,得到識別結果;在從上述識別結果中確定出受損度達到第一閾值的目標包裹的情況下,獲取上述目標包裹的識別碼;根據上述目標包裹的識別碼,確定上述目標包裹所流經的第一目標分揀位置和第二目標分揀位置,其中,上述第一目標分揀位置和上述第二目標分揀位置均位于上述第一包裹分揀流水線上上述當前分揀位置之前,在上述第一目標分揀位置采集到的圖像中上述目標包裹為未破損狀態,在上述第二目標分揀位置采集到的圖像中上述目標包裹為破損狀態;根據上述第一目標分揀位置與上述第二目標分揀位置確定上述目標包裹的受損區域;在上述受損區域中確定出上述目標包裹的受損原因。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上述對上述圖像集合進行圖像識別,得到識別結果包括:通過計算機識別技術從上述圖像集合中識別出包含包裹的候選圖像;提取上述候選圖像中待處理包裹的外觀特征;將上述待處理包裹的外觀特征輸入受損識別模型中,其中,上述受損識別模型為利用樣本受損包裹的外觀特征進行機器訓練后的神經網絡模型,用于根據包裹的外觀特征識別出包裹的受損度;在上述受損識別模型輸出的受損度大于上述第一閾值的情況下,確定上述候選圖像中的上述待處理包裹為上述目標包裹。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上述獲取第一包裹分揀流水線上當前分揀位置所關聯的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集合之前,還包括:獲取多個樣本受損包裹的樣本外觀特征,構建包裹破損樣本庫;按照不同包裹類型對上述包裹破損樣本庫進行分類,得到多個破損識別樣本庫;利用上述多個破損識別樣本庫對初始化受損識別模型進行機器訓練,得到上述受損識別模型。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上述根據上述目標包裹的識別碼,確定上述目標包裹所流經的第一目標分揀位置和第二目標分揀位置包括:識別上述目標包裹的識別碼,以獲取上述目標包裹在上述第一包裹分揀流水線上的分揀路徑,其中,上述分揀路徑包括上述目標包裹所要經過的各個分揀位置的位置信息;確定上述分揀路徑中位于上述當前分揀位置之前的上述第一目標分揀位置和上述第二目標分揀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30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狀態預測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
- 下一篇:一種計算機輔助新藥研發的自動配藥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