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紅外發射管的控制方法、裝置及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2235.5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09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林鋒;黃昌松;何浩玲;李國順;朱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榮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C23/04 | 分類號: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張琳琳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橫琴***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 發射 控制 方法 裝置 電路 | ||
本發明涉及紅外遙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紅外發射管的控制方法及電路。獲取碼庫中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其中,與本地連接的至少2個紅外發射單元是基于碼庫脈寬進行控制信號的調制的;基于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確定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根據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計算本地每次同時向至少2個紅外發射單元發送控制信號的持續時間。獲取碼庫中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從所有長度中確定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利用最小長度計算相同時間內向紅外發射單元所發送控制信號的時間,確保同一個設備在相同時間內所識別出的信號為相同的控制信號,從而在進行多顆紅外發射管對設備進行控制時多顆紅外發射管的發射控制信號能夠進行時序同步保證信號的一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紅外遙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紅外發射管的控制方法、裝置及電路。
背景技術
紅外遙控廣泛應用于家電控制中,如空調遙控器、電視遙控器、風扇遙控器等。但就現有技術來說,紅外遙控大都是使用的單顆紅外發射管,進行紅外要遙控。但是由于單顆紅外發射管的發射角度有限,導致紅外遙控的遙控范圍較窄,這就需要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調整紅外遙控的位置,實現對設備的有效控制。
為解決紅外遙控的遙控范圍窄的問題,發明人提出了使用多顆紅外發射管進行工作,以擴大紅外遙控的遙控范圍。但是,發明人在利用多顆紅外發射管擴大紅外遙控的遙控范圍時發現,若多顆紅外發射管發出的控制信號不同步,就會導致設備在不同的接收區間內接收控制信號。例如,設備的接收區間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分為,接收區間A、接收區間B以及接收區間C。若多顆紅外發射管的發射不同步,會導致設備在接收區間A接收到一個控制信號,在接收區間B接收到一個控制信號,那么對于設備而言就會將這兩個控制信號實質上是相同的控制信號認為是不同的控制信號,從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響應,這就會導致被控設備控制失靈,也就是對于設備而言,多顆紅外發射管其實是獨立工作的,并不會擴大紅外遙控的遙控范圍。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紅外發射管控制方法、裝置及電路,以解決在利用多顆紅外發射管對設備進行控制時,多顆紅外發射管的發射控制信號的時序不同步所造成的被控設備控制失靈的問題。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紅外發射管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碼庫中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其中,與本地連接的至少2個紅外發射單元是基于所述碼庫脈寬進行控制信號的調制的;
基于所述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確定所述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
根據所述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計算本地每次同時向所述至少2個紅外發射單元發送控制信號的持續時間。
通過獲取碼庫中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從所有長度中確定所述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并利用最小長度計算相同時間內向紅外發射單元所發送控制信號的時間,以確保能使同一個設備在相同時間內所識別出的信號為相同的控制信號,從而在進行多顆紅外發射管對設備進行控制時,多顆紅外發射管的發射控制信號能夠進行時序同步,保證信號的一致性。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計算本地每次同時向所述多顆紅外發射管發送控制信號的持續時間,包括:
獲取預設偏差;
計算所述預設偏差與所述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的乘積,得到所述持續時間。
利用預設偏差和碼庫脈寬的最小長度進行計算以解算出相同時間內允許的偏差范圍,從而能避免產生時序不統一的情況,從而能夠進一步保證其控制信號的一致性,減小設備控制失靈的情況。
根據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紅外發射管控制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碼庫中所有碼庫脈寬的長度;其中,與本地連接的至少2個紅外發射單元是基于所述碼庫脈寬進行控制信號的調制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榮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榮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223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