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滴漏瓶蓋及其防滴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1335.6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18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5 |
| 發明(設計)人: | 藍孝鋒;李紹南;周育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錦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47/06 | 分類號: | B65D4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謝靜娜 |
| 地址: | 中國香港大*** | 國省代碼: | 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滴漏 瓶蓋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防滴漏瓶蓋及其防滴漏方法,瓶蓋包括相連接的蓋體和上蓋,蓋體中部設有導流管,導流管的上部為導流嘴,導流嘴傾斜設置;導流管的底部設有回流部,回流部外周邊沿與導流管內壁連接,回流部的中部設有開口,開口的一端位于導流嘴下方。其防滴漏方法是在產品先利用開口上內嘴端和回流端的深度不同快速從內嘴端處流出;然后從導流嘴處倒出,利用導流嘴的傾斜設置,產品在倒出時的軌跡形成了良好、流暢的曲線;完成產品倒出后,大部分的產品從內嘴端處快速回流,殘余的產品沿整個回流部的曲面回流。本發明可有效改善倒油時出液和收液的順暢性,從根本上避免漏油或滴油現象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調味料包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滴漏瓶蓋及其防滴漏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液體調味品(如各類食用油、醬油等),一般是采用玻璃瓶和塑料瓶蓋相結合的包裝形式,但目前市面上的瓶蓋結構中,尤其是油類和老抽類包裝瓶的瓶蓋結構中,由于產品黏度較大,在產品倒出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以下現象:
(1)由于蓋體的導油口處一般采用直筒狀的結構,導致倒油時出液和收液都不夠順暢,容易發生滴油或漏油的現象;
(2)由于導流口與其外周固定凸臺的高度差較小,倒油時容易發生拋物線干涉,影響出油速度,同時也容易發生油滴粘附在固定凸臺上的現象;
(3)由于蓋體的內嘴部分一般為平面結構,開口一般為寬度均勻的長條狀或前寬后窄的異形狀,容易出現回流不及時而造成漏油、污染等現象,同時也容易出現倒油過程中由于操作過急而發生湍流,從而導致產品濺出的現象。
(4)由于上蓋內側為平面結構,當包裝瓶被翻側或倒置后,油滴進入上蓋內側面,當短時間內重新打開蓋子時,蓋內側殘留油滴會沿蓋內壁落入鉸鏈附近區域(即上蓋和蓋體的連接處),從而污染到瓶蓋外部,造成使用者手部油膩,使用體驗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滴漏瓶蓋,該瓶蓋可有效改善產品倒出時出液和收液的順暢性,避免發生滴油或漏油的現象。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瓶蓋的防滴漏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滴漏瓶蓋,包括相連接的蓋體和上蓋,蓋體中部設有導流管,導流管的上部為導流嘴,導流嘴傾斜設置;導流管的底部設有回流部,回流部帶有立體多曲面狀內回流式的開口,開口的前端為內嘴端,開口的后端為回流端,內嘴端的深度大于回流端的深度;回流部外周邊沿與導流管內壁連接,內嘴端位于導流嘴下方。該結構中,通過改變導流嘴的結構形式,利用其傾斜結構來改善倒油時出液和收液的順暢性,進而有效避免發生滴油或漏油的現象。同時,通過將回流部設計成帶有立體多曲面狀內回流式開口的結構,可以有效減少倒油過程中湍流的產生,使得出油時快速平穩,完成倒油后,可以實現快速回流,避免產品長時間粘附在蓋體上,減少污染或漏油現象的發生。
所述導流嘴的傾斜角度為3~8°。
作為一種最優方案,在兼顧注塑脫模工藝要求的同時,所述導流嘴的傾斜角度為4°。
通過試驗證明,導流嘴的傾斜角度取值為上述角度范圍時,導流嘴處出油和收油的狀態最為順暢,防滴漏效果最為明顯。
所述蓋體中,導流管的外周設有固定凸臺,導流嘴頂端與固定凸臺頂面的距離為4~8mm。通過調整導流嘴頂端與固定凸臺頂面之間的距離,使得倒油時,液體可形成良好的拋物線軌跡,避免固定凸臺對其形成干擾,有利于增加出油速度,同時也可避免油滴粘附在固定凸臺的現象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錦記有限公司,未經李錦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13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