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位置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10543.4 | 申請日: | 2020-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21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 發明(設計)人: | 萬曉云;曾相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G01V7/00 | 分類號: | G01V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重力梯度 極值 潛艇 位置 探測 方法 | ||
1.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模型位置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潛艇模型由半球形頭部(1)、圓柱形中部(4)、圓錐形尾部(3)和內部的圓柱形耐壓艙(2)組成,以潛艇模型圓柱形中部(4)的形心為坐標原點,指向艇艏方向為X軸正向,左舷為Y軸正向,豎直向上為Z軸正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所述探測方法如下:
步驟一:根據中心極值點的位置,以及梯度張量非對角分量極值點之間的中心位置,確定潛艇模型的水平位置,即坐標(X,Y);
步驟二:利用潛艇模型到觀測點垂直距離與極值點坐標的關系;
步驟三:根據觀測得到的重力梯度的極值點來反推出潛艇模型的深度并轉到相應坐標系中得到Z;
步驟四:綜合步驟一和步驟三的結果得到(X,Y,Z)。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模型位置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潛艇模型產生的重力梯度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潛艇模型外殼產生的重力梯度,另一部分為潛艇模型圓柱形耐壓艙(2)引起的質量虧損而產生的重力梯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模型位置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隨著潛艇模型深度的變化,特定高度處重力梯度各分量極值點的水平坐標亦會發生變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模型位置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潛艇模型到觀測點的垂直距離從100m到1000m,每間隔50m形成極值點坐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重力梯度極值點的潛艇模型位置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利用多個極值點坐標聯合解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未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1054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