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疣梭子蟹種蟹南北接力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9838.X | 申請日: | 2020-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97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高保全;任憲云;劉萍;李健;王學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梁正賢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梭子蟹 南北 接力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三疣梭子蟹種蟹南北接力利用方法,屬于三疣梭子蟹養殖技術領域,所述方法為種蟹通過室內越冬、恒溫培育完成第一次抱卵;種蟹第一次排幼后,移入種蟹培育池,通過溫度調控、營養強化培育等措施,使其快速二次抱卵,并發育成熟;當種蟹卵塊顏色發育為橘紅色時,運至南方育苗場,滿足南方種蟹需求。本發明通過溫度調控、營養強化、南北接力、低溫運輸等措施,實現了北方種蟹二次抱卵與高效利用,二次抱卵率80%以上,二次抱卵質量與第一次無顯著差異,抱卵種蟹運輸成活率98%以上。有效解決了北方種蟹資源浪費及南方種蟹資源匱乏問題,同時提高了良種覆蓋率,保護野生種質資源。具有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三疣梭子蟹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三疣梭子蟹種蟹南北接力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是一種重要的海洋經濟動物,由于其生長快、個體大、肉味鮮美,深受群眾喜愛,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其作為養殖對象在江蘇、山東、福建、浙江等地逐漸展開,養殖面積50萬畝,產量達10萬噸,已成為我國海洋養殖主導種類之一。目前我國每年需要5-7萬只種蟹進行苗種培育,以滿足養殖市場苗種需求。種蟹主要來自野生三疣梭子蟹,但近年來野生三疣梭子蟹越冬成活率極低(平均20%左右),為了降低成本,育苗企業一般不進行三疣梭子蟹越冬培育,而主要是每年3-4月份捕撈野生種蟹,暫養一段時間,直接進行苗種培育。野生種蟹可能攜帶病毒,第一次排幼后大量死亡,很難實現二次抱卵;且區域育苗時間比較集中,山東、河北、江蘇北部一般4月初開始育苗,4月上旬需求成熟抱卵種蟹,需求時間大約15天,種蟹第一次排幼后15天內不能完成二次抱卵并發育成熟,因此第一次排幼后的種蟹,只能冰凍或加工成蟹醬,造成種質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江蘇南部、浙江等地一般5月上旬育苗,與山東等地具有1個月的育苗時差,但此時在北方自然條件下,1個月內種蟹不能完成二次抱卵,并發育成熟。近年來,浙江省梭子蟹禁漁期規定:4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禁止以抱卵梭子蟹或幼梭子蟹為主要捕撈對象的作業漁船生產。因此在育苗季節,我國三疣梭子蟹種蟹資源匱乏,浙江省種蟹尤其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三疣梭子蟹育苗及養殖業發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三疣梭子蟹育苗季節北方種蟹浪費、南方種蟹匱乏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疣梭子蟹種蟹南北接力利用方法,本發明選用人工培育三疣梭子蟹“黃選1號”新品種(GS-01-002-2012),通過溫度調控、營養強化、低溫運輸、南北接力等措施,實現種蟹的二次抱卵與高效利用,有效解決了北方種蟹資源浪費及南方種蟹資源匱乏問題,同時提高了良種覆蓋率,保護野生種質資源。具有顯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三疣梭子蟹種蟹南北接力利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親蟹選擇:每年11月上旬選擇附肢齊全、體表光潔、不攜帶病原、肥滿度高、體重≥250g的三疣梭子蟹“黃選1號”養殖個體為種蟹。
(2)室內越冬:越冬池底部鋪10-15cm細沙,種蟹入池前對越冬池、種蟹消毒,越冬池留有餌料臺,越冬水溫11±0.5℃。
(3)種蟹排幼:次年3月初,越冬池水溫逐步升至21±0.5℃,恒溫培育,次年4月初種蟹腹部卵塊呈黑灰色,將種蟹從越冬池中撈出,轉入苗種培育池;
(4)種蟹二次抱卵:次年4月上旬種蟹排幼后消毒;然后移入種蟹培育池,種蟹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3只,水溫22±0.5℃、溶氧≥5mg/L、鹽度30、光照強度500lx;投喂消毒后沙蠶,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為種蟹體重的15-20%,;每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70%,每天清除殘餌;
(5)種蟹二次利用:次年5月上旬,二次抱卵種蟹卵塊發育為橘紅色時(預示3-4天后排幼),24h內將種蟹培育池水溫逐步降至18±0.5℃;然后用濕潤毛巾包裹卵塊,通過低溫、充氣、水運方式至南方育苗場,運輸水溫為18±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983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