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熒光或磷光刺激響應的加密與防偽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9433.6 | 申請日: | 2020-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6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旭東;丁龍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F3/02 | 分類號: | G09F3/02;C09D11/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陸飛;陸尤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熒光 磷光 刺激 響應 加密 防偽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加密與防偽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熒光或磷光刺激響應的加密與防偽方法。本發明方法包括:通過組合化學的策略進行熒光防偽材料的選擇;熒光防偽圖案的制備;熒光防偽圖案的讀取裝置的制備;熒光防偽圖案中的加密信息讀取。本發明將具有刺激響應的熒光/磷光發光材料和基質材料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制備成可印刷的發光墨水;利用發光材料和基質材料有成千上萬種組合、并且每種組合對于給定濃度的刺激都具有唯一確定的非線性響應行為的特點,使得即使在核心熒光物質被破解的情況下,仍然具有高度安全性。本發明解決了傳統的加密防偽技術嚴重依賴核心發光物質、容易被偽造和破解的難題,在高安全級別的防偽領域具有重要用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加密與防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基于熒光或磷光刺激響應的加密與防偽方法。
背景技術
信息加密與防偽技術在經濟、軍事以及日常生活等諸多領域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假冒偽劣產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大面積泛濫,各國政府和版權所有者不斷增加對信息加密與防偽技術的投資。2017年,全球防偽技術市場規模為518億美元,預計從2018年到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7%(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類具有高安全性、可反復多次檢驗并且無法被偽造的加密與防偽方法,以解決傳統的加密防偽技術嚴重依賴核心發光物質、容易被偽造和破解的難題。
本發明提供的加密與防偽方法,是基于熒光或者磷光刺激響應的高安全性加密防偽方法。具體包括四個步驟:(1)通過組合化學的策略進行熒光防偽材料的選擇;(2)熒光防偽圖案的制備;(3)熒光防偽圖案的讀取裝置的制備;(4)熒光防偽圖案中的加密信息讀取。其中步驟(1)、步驟(3)和步驟(4)為關鍵。
具體內容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94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