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跨越鐵路的高架橋箱梁施工時用的防護棚架及搭設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9370.4 | 申請日: | 2020-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74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軍;黃萬剛;汪東;郭汝凱;樓岱;王文笛;魯超;房玉環;王將敏;李洋;吳立輝;王博;洪淳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H1/12 | 分類號: | E04H1/12;E04G21/16;E01D21/00;E04G21/24;E04G21/30;E04G21/32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海曙鈞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宇琛 |
| 地址: | 3151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跨越 鐵路 高架橋 施工 防護 棚架 搭設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跨越鐵路的高架橋箱梁施工時用的防護棚架及搭設方法,該棚架包括型鋼頂棚和側部型鋼框架;側部型鋼框架包括兩根主立柱,主立柱底端設有小車;鐵軌的每一側設有直軌道和弧形軌道;同一側的兩根主立柱分別固定有轉軸和定位銷,兩根主立柱上設有固定梁和懸臂梁;固定梁與懸臂梁之間設有限位槽鋼;一根主立柱上設有鋼牛腿;懸臂梁上設有第一上軌道;鐵軌一側設有過渡支架,過渡支架頂框設有第二上軌道;型鋼頂棚設有滾輪;該方法的關鍵在于:旋轉小車,形成臨時支撐頂框,再將型鋼頂棚從過渡支架拖拽牽引至臨時支撐頂框。該棚架及搭設方法無需使用吊機從鐵軌上方吊運型鋼頂棚就能完成拼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橋梁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修筑跨越鐵路的高架橋梁時,對橋梁箱梁施工時用的防護棚架及該防護棚架的搭設方法。
背景技術
在鐵路及市政基建工程領域中,有時會碰到如下情況,某地段上已經運行了一條鐵路,而市政規劃的地鐵或機動車道等交通線又剛好需要通過該地段,較為經濟的方法是在該地段的鐵路上方架設一道高架橋以接通交通線供地鐵、車輛等通行。
施工跨越鐵路的高架橋箱梁時,一定要在鐵路上方架設好遮擋保護用的防護棚架,這是因為,鐵路運營有嚴格的安全標準,尤其嚴禁鐵路上落物,一旦運營的鐵路上方的高架橋箱梁施工時有物件意外掉落至鐵軌,就可能會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現有技術的防護棚架包括一個型鋼頂棚和位于鐵路兩側的兩個側部型鋼框架,其搭設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先在鐵路一側的空地上將型鋼頂棚和兩個側部型鋼框架搭設固定成一個整體棚架,然后采用大型吊機將該整體棚架吊運到位,使其橫跨鐵路上方。上述整體式的方案存在以下弊端,由于整體式棚架體積和自重均比較大,需要采用大型的吊機,而大型吊機不僅臺班費貴,而且對施工現場地基處理范圍和承載力要求較高,需要先對軌道一側土體進行大范圍及大厚度的地基加固處理,繁瑣費力,且大型吊機吊裝時的對地壓力有可能對鄰近鐵路地基造成破壞;況且,吊運過程中,同樣由于棚架自重和體積的緣故,容易發生棚架觸碰鉤掛鐵路高壓接觸網線,甚至有可能發生懸吊用鋼絲繩崩斷,棚架下砸到鐵軌的事故。
為克服上述弊端,也有施工方先在鐵路兩側布設兩個小吊機,分別將兩個側部型鋼框架豎立在軌道兩側,然后將型鋼頂棚懸吊至兩個側部型鋼框架之間,最后由工人乘坐吊籃將型鋼頂棚和側部型鋼框架對接固定。上述分體式搭設的方式成功用兩個小吊機替代了大型吊機,避免了采用大型吊機的不便,但仍然無法規避在鐵路上方起吊型鋼頂棚過程中的風險,且隨著小型吊機的功率及規格減小,吊運能力難免減弱,而型鋼頂棚的自重和體積仍然較大,故起吊過程中仍然存在棚架觸碰鉤掛鐵路高壓接觸網線的隱患;或是發生鋼絲繩意外崩斷,或是下放頂棚時操作失誤速率過快過猛,導致頂棚與側部型鋼框架發生較大的碰撞,而上述的碰撞或掉落都發生在鐵路界限的范圍內,一旦發生就難免會損壞鐵路高壓接觸網線或在軌道落物,可能造成運營線路列車高壓牽引線網中段及區間行車中斷,顯然不符合鐵路運營的安全標準和基本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需使用吊機從鐵軌上方吊運型鋼頂棚就能完成拼裝的跨越鐵路的高架橋箱梁施工時用的防護棚架。
本發明的一個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跨越鐵路的高架橋箱梁施工時用的防護棚架,它包括一個型鋼頂棚和兩個側部型鋼框架;
每個側部型鋼框架包括兩根主立柱,每根主立柱底端經軸承可轉動設有一個小車;位于同一個側部型鋼框架的兩個小車為一組;鐵軌的每一側設有用于使同組的兩個小車沿平行鐵軌的方向滑動的直軌道和用于使一個小車繞同組的另一個小車轉動的弧形軌道;同側的弧形軌道與直軌道之間設有轉盤,轉盤上設有由直段向曲線段過渡的過渡軌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未經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937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