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8728.1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于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文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A41D13/12 | 分類號: | A41D13/12;A41D13/015;A41D13/005;A41D27/00;A41D31/06;A41D31/02;A41D31/102;A41D31/12;A41D31/30 |
| 代理公司: | 重慶晶智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9 | 代理人: | 施永卿 |
| 地址: | 40216***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透氣 防護服 結構 | ||
1.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層面料結構以及同軸管(7);所述六層面料結構從人體表面向外依次為功能面料層(1)、第一緩沖保溫層(2)、氣囊層(3)、防護層(4)、第二緩沖保溫層(5)、防水隔熱層(6);所述同軸管(7)一端設置在所述功能面料層(1)內,另一端依次穿過功能面料層(1)、第一緩沖保溫層(2)、氣囊層(3)、防護層(4)、第二緩沖保溫層(5)、防水隔熱層(6)且端部露出所述防水隔熱層(6);
所述同軸管(7)為正方形管,包括內管(71)、中管(72)與外管(73),所述內管(71)、中管(72)與外管(73)的中線均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內管(71)、中管(72)與外管(73)露出所述防水隔熱層(6)端部呈階梯形降低且所述內管(71)端口位置設置單向排氣閥(711);所述中管(72)端口位置到與所述防水隔熱層(6)的端面平齊位置設置吸附海綿層(721),所述內管(71)內部設置管口開關(722),所述管口開關(722)的頂部端面與所述吸附海綿層(721)的底部端面共面;所述中管(72)內、所述吸附海綿層(721)下方設置方形堵塊(723)且所述方形堵塊(723)頂部端面與所述管口開關(722)底部端面共面,所述方形堵塊(723)對應所述管口開關(722)設置方形通孔;所述中管(72)靠近所述功能面料層(1)的端口設置活性炭層(724);所述外管(73)由第一方形外管(731)與第二方形外管(732)、第三方形外管(733)組成,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第二方形外管(732)、第三方形外管(733)均為凹形管且它們的內壁緊靠所述中管(72)的外壁,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與第二方形外管(732)露出所述防水隔熱層(6)一端端口平齊,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另一端端口設置在所述氣囊層(3)內、與所述第三方形外管(733)的一端端口平齊,所述第二方形外管(732)另一端端口設置在所述防護層(4)內,所述第三方形外管(733)另一端端口設置在所述功能面料層(1)內;所述第二方形外管(732)與所述吸附海綿層(721)通過細導液管(734)連通,所述第三方形外管(733)在所述氣囊層(3)內的端口設置單向氣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料層(1)采用具有吸濕排汗作用同時透氣性好的功能性面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緩沖保溫層(2)與第二緩沖保溫層(5)采用輕量化羽絨或輕質棉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層(4)上下層面料采用具有防水作用的面料,所述防護層(4)內層采用大吸附量的海綿材料;所述防護層(4)與所述同軸管(7)連接處設置防水密封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層(3)與所述同軸管(7)連接處設置防漏氣密封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熱層(6)采用具有防水隔熱功能的面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外管(731)、第二方形外管(732)露出防水隔熱層(6)端口設置關閉活塞(735);所述氣囊層(3)內設有氣壓傳感器,所述氣壓傳感器與設置在防水隔熱層(6)上的報警裝置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服結構用于防護服上衣和褲子,所述上衣和褲子為連體衣,通過拉鏈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褲子設置用于存儲液體的儲液囊,所述第二方形外管(732)露出防水隔熱層(6)端口與所述儲液囊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新型透氣防護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手部位置設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管口開關(722)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文理學院,未經重慶文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872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