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設備節能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8583.5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32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孟子云;孟憲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孟子云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12/10;H04L12/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義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05 | 代理人: | 陳繼算 |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數據 聯網 設備 節能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設備節能系統,用于解決現有的物聯網設備不能更好的控制家用電器的通斷電時間段,導致節能效果差,而且用戶不能根據家用電器以及用戶的積分值合理的選取維修人員進行維修的問題;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服務器、智能分析模塊、執行模塊、登錄注冊模塊、維修登錄模塊、積分計算模塊和維修預約模塊;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物聯網設備的用電信息;本發明根據物聯網設備的用電時間段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控制物聯網設備智能斷電,從而達到節約電能;通過距離、維修人員的的維修總次數以及維修人員每次維修消耗的積分值和用戶的積分值匹配到對應的維修人員,方便可以及時的對物聯網設備進行維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設備節能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設備節能系統。
背景技術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是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概念,其可將物與物之間通過網絡組合,形成可智能化控制的網絡系統,適用于智能化現代生活,尤其是家庭電器智能控制。隨著個人手持智能終端的發展,物聯網也有與個人手持智能終端結合的趨勢;現有的物聯網設備不能更好的控制家用電器的通斷電時間段,導致節能效果差,而且用戶不能根據家用電器以及用戶的積分值合理的選取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種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設備節能系統,用于解決現有的物聯網設備不能更好的控制家用電器的通斷電時間段,導致節能效果差,而且用戶不能根據家用電器以及用戶的積分值合理的選取維修人員進行維修的問題;本發明根據物聯網設備的用電時間段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控制物聯網設備智能斷電,從而達到節約電能;通過距離、維修人員的維修總次數以及維修人員每次維修消耗的積分值和用戶的積分值匹配到對應的維修人員,方便可以及時的對物聯網設備進行維修。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設備節能系統,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服務器、智能分析模塊、執行模塊、登錄注冊模塊、維修登錄模塊、積分計算模塊和維修預約模塊;
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物聯網設備的用電信息;物聯網設備為家用耗電電器;用電信息為家用耗電電器名稱、編號、用電時間和耗電量;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將采集物聯網設備的用電信息發送至服務器內進行存儲;所述智能分析模塊用于對物聯網設備的用電信息進行分析,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步驟一:設定家用耗電電器編號為Di,i=1、……、n;
步驟二:根據用電時間統計家用耗電電器用電電量小于設定閾值的時間段,并標記為TjDi,j=1、……、n;
步驟三:設定時間段的時間長度為QTjDi;當時間段的時間長度大于設定時長閾值,則將該時間段標記為節電時間段;
步驟四:智能分析模塊生成斷電指令并將其與節電時間段發送至執行模塊;
步驟五:當用電信息中包括該節電時間段的用電,則對該節電時間段進行修正值計算,設定用電信息中出現該修正時間段的次數并記為WTjDi;
步驟六:利用公式ETjDi=WTjDi*a1獲取得到節電時間段的修正值ETjDi;其中a1為預設比例系數;當修正值大于設定閾值,則將該節電時間段標記為通電時間段,并生成通電指令,智能分析模塊將通電指令節電時間段發送至執行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孟子云,未經孟子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858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