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8315.3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98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閔盛泰;樸俊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魯蓋特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0L15/22 | 分類號: | G10L15/22;G10L17/00;G10L17/06;G10L1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呂琳;宋東穎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根據 聲紋 識別 人工智能 揚聲器 定制 個人化 服務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其包括聲紋識別裝置,其由構成小規模群組的用戶來使用,并區分各個上述用戶的語音,使得能夠執行各個上述用戶的命令;以及數據處理裝置,其能與上述聲紋識別裝置聯動。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中所包括的聲紋識別裝置可以包括:存儲部,其存儲上述用戶的語音;接收部,其在第一說話人發出第一說話語音時,接收上述第一說話語音;判斷部,其通過比較存儲在上述存儲部的語音和上述第一說話語音來判斷上述第一說話人是否是登記的用戶;執行部,其生成對應于上述第一說話人的第一命令語音的命令信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如下的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其在單個平臺以進行說話人認證的方式使用多重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并且,可以通過分析所登記的用戶的利用服務及模式等來提供個人定制型服務。
背景技術
語音可以說是人類使用的最普遍又便捷的信息傳輸手段。由語音表達的話語不僅作為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手段而起到作用,還可作為利用人的語音來使機器及使用裝置進行動作的手段而發揮作用。最近,隨著計算機性能的發展、多種媒體的開發、信號及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也正在發展。
語音識別技術作為計算機分析或理解人的語音的技術,是一種利用發音時通過嘴的形狀和舌頭的位置變化而具有特定的頻率的人的語音,將發出的語音轉換成電信號之后,提取語音信號的頻率特性來識別發音的技術。
最近,隨著多種AI揚聲器的迅速推廣,每個家庭購買一臺以上的AI揚聲器的情況也很多見。并且,在一個空間使用兩臺以上的AI揚聲器的情況也正在增加。這是因為根據用戶的不同而要使用的人工智能輔助不同。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通過在單個AI揚聲器設置多個用戶和多個AI人工智能輔助模塊,從而在單個平臺(AI揚聲器)實現多重人工智能輔助服務。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0001)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09-0106630號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通過在單個AI揚聲器設置多個用戶和多個AI人工智能輔助模塊,在單個平臺(AI揚聲器)實現多重人工智能輔助服務。即提供一種如下的根據聲紋識別的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其在單個平臺以進行說話人認證的方式使用多重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并且,可以通過分析所登記的用戶的利用服務及模式等來提供個人定制型服務。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根據聲紋識別人工智能揚聲器定制型個人化服務系統包括:聲紋識別裝置,構成小規模群組的用戶使用上述聲紋識別裝置,上述聲紋識別裝置能區分各個上述用戶的語音,使得能夠執行各個用戶的命令;數據處理裝置,其與上述聲紋識別裝置聯動。上述聲紋識別裝置可以包括:存儲部,其存儲上述用戶的語音;接收部,其在第一說話人發出第一說話語音時,接收上述第一說話語音;判斷部,其通過比較存儲在上述存儲部的語音和上述第一說話語音來判斷上述第一說話人是否是登記的用戶;執行部,其生成對應于上述第一說話人的第一命令語音的命令信號。
上述接收部包括呼叫語接收單元,當上述第一說話人通過上述第一說話語音發出第一呼叫語(wake up call)時,上述呼叫語接收單元接收上述第一呼叫語。
上述呼叫語接收單元將上述第一呼叫語轉換為聲波信號。
上述存儲部包括呼叫語存儲單元,上述呼叫語存儲單元存儲有上述用戶的登記呼叫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魯蓋特株式會社,未經索魯蓋特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83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