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泵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8262.5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753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光斌;高洋;楊松杰;趙賽男;毛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30/02 | 分類號: | F25B30/02;F25B41/20;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 地址: | 31183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熱泵系統,該熱泵系統包括:換熱管路,換熱管路具有供能端和耗能端;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均為殼管式換熱器,殼管式換熱器包括主體、端蓋和控制管路,主體具有多個相互間隔設置的流道;端蓋分別位于主體的兩端,每個端蓋與主體之間具有多個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與對應的流道相互連通,且一個端蓋上的其中一個空腔與另一個端蓋上的兩個空腔連通;殼管式換熱器具有至少兩個連通口,連通口設置在端蓋上,一個連通口與一個空腔連通;控制管路設置在相鄰兩個空腔之間,控制管路用于控制相鄰兩個空腔的連通或斷開。通過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熱泵系統無法滿足換熱要求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調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熱泵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殼管式換熱器包括主體、端蓋以及隔板,其中,主體內具有多個獨立設置的流道。端蓋分別設置在主體的兩端,一側端蓋上設置有進口和出口,且該端蓋與主體之間設置有隔板,隔板將端蓋與主體之間的分成獨立設置的多個空腔。另一側的端蓋與主體之間具有連通腔。
現有技術中,在利用深層地熱作為熱泵系統熱源的換熱系統中,其采用大溫差小流量的設計方式,在使用上述換熱器時,由于換熱器內管路流速低,其一般用于制熱使用,如利用該換熱器進行制冷,則會出現管路凍裂的情況發生,使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因此上述熱泵系統無法滿足換熱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泵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熱泵系統無法滿足換熱要求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熱泵系統,該熱泵系統包括:換熱管路,換熱管路具有供能端和耗能端;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均設置在換熱管路上,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均為殼管式換熱器,殼管式換熱器包括主體、端蓋和控制管路,主體具有多個相互間隔設置的流道;端蓋分別位于主體的兩端,每個端蓋與主體之間具有多個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與對應的流道相互連通,且一個端蓋上的其中一個空腔與另一個端蓋上的兩個空腔連通;殼管式換熱器具有至少兩個連通口,連通口設置在端蓋上,一個連通口與一個空腔連通;控制管路設置在相鄰兩個空腔之間,控制管路用于控制相鄰兩個空腔的連通或斷開。
進一步地,熱泵系統還包括:壓縮機,設置在換熱管路上,壓縮機分別與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連通。
進一步地,換熱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組件,第一管路組件的一端與第一換熱器連通,第一管路組件的另一端用于與熱源連通;第二管路組件,第二管路組件的一端與第二換熱器連通,第二管路組件的另一端用于與用熱設備連通;切換管路組件,分別與第一管路組件和第二管路組件連通,切換管路組件用于切換管路。
進一步地,第一管路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與第一換熱器的一端連通,第一管道的另一端為熱源進口端;第二管道與第一換熱器的另一端連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為熱源出口端;第二管路組件包括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第三管道與第二換熱器的一端連通,第三管道的另一端為用熱出口端;第四管道與第二換熱器的另一端連通,第四管道的另一端為用熱進口端。
進一步地,切換管路組件包括:第一切換管道、第二切換管道、第三切換管道以及第四切換管道,第一切換管道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連通,第一切換管道上設置有第一閥體;第二切換管道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連通,第二切換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體;第三切換管道的兩端分別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連通,第三切換管道上設置有第三閥體;第四切換管道分別與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連通,第四切換管道上設置有第四閥體;其中,第一切換管道的一端與第四切換管道的一端交叉設置,第二切換管道的一端與第三切換管道的一端交叉設置;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第五閥體,第五閥體位于第一切換管道與第四切換管道之間;第二管道上設置有第六閥體,第六閥體位于第二切換管道與第三切換管道之間;第三管道上設置有第七閥體,第七閥體位于第二切換管道與第三切換管道之間;第四管道上設置有第八閥體,第八閥體位于第一切換管道與第四切換管道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盾安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826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運輸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電池序列、電池包及電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