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農業自動化精準灌溉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7497.2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09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健;宋衛兵;湯榮海;劉備;丁衛東;夏曉進;劉成;姚斌;王偉;胡芳媛;方玉成;袁濤;王豐群;周能為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能為 |
| 主分類號: | A01G25/00 | 分類號: | A01G25/00;A01G25/16;E02B11/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金鑰匙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51 | 代理人: | 謝建華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業 自動化 精準 灌溉系統 | ||
本發明提供農業自動化精準灌溉系統,包括供水單元、管道連接單元、轉接單元、水位差控制單元;所述供水單元:通過設置儲水池,通過水泵將對應的水流輸入至儲水池內以便于后期使用;所述管道連接單元:通過塑料管道與供水單元進行對應的連接,然后在通過兩通、三通、四通進行對應的多方向管道連接;所述轉接單元:井內側一端可拆卸連接塑料管道,在多個水田的田頭均設有井,利用井將主干塑料管內的水進行等高度差續集,同時在井的四周通過塑料管與水位差控制單元進行對應的連接;所述水位差控制單元:通過塑料管道將對應的水引入至農田自動灌溉恒水裝置內,然后在由農田自動灌溉裝置進行對應水排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灌溉技術領域,主要涉及農業自動化精準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農田在進行水稻、小麥、油菜種植的時候需要進行灌溉,尤其為水稻70%的時間節點內均需要田地內需要有水,且水稻的不同時間節點,需要的水的高度也不同。
現有的農業工程者第一種方式,通過水泵設置在河道內,然后在通過皮管進行抽水進行田地的灌溉。第二種方式,通過U型渠將水進行輸送,然后在天地內進行開對應的開口,讓水流從開口處進行對應的輸入。
但是,由于人工通過皮管多次輸送的時候,由于水泵是需要電提供電能的,從而當多次移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插頭的松動,而水為導體,從而易導致觸電事件的發生。當采用第二種方式的時候,由于U型渠為敞開式設置,從而易導致U型渠底部植被的生長,從而導致U型渠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土地。
發明內容
1.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由于人工通過皮管多次輸送的時候,由于水泵是需要電提供電能的,從而當多次移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插頭的松動,而水為導體,從而易導致觸電事件的發生。當采用第二種方式的時候,由于U型渠為敞開式設置,從而易導致U型渠底部植被的生長,從而導致U型渠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同時也浪費了大量土地的技術問題。
2.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農業自動化精準灌溉系統,包括供水單元、管道連接單元、轉接單元、水位差控制單元;
所述供水單元:通過設置儲水池,通過水泵將對應的水流輸入至儲水池內以便于后期使用;
所述管道連接單元:通過塑料管道與供水單元進行對應的連接,然后在通過兩通、三通、四通進行對應的多方向管道連接;
所述轉接單元:多個水田的田頭的管道通過井進行連接或者直接通過塑料管件進行連接,且井內側一端可拆卸連接塑料管道,利用井將主干塑料管內的水進行等高度差續集,同時在井的四周通過塑料管與水位差控制單元進行對應的連接;
所述水位差控制單元:通過塑料管道將對應的水引入至農田自動灌溉恒水裝置內,然后在由農田自動灌溉裝置進行對應水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井高度遠大于所述管道連接單元、所述轉接單元和所述水位差控制單元的高度;
且對應儲水池設置在水源處,從而水泵直接從水源處將水抽入至儲水池內,且同時在儲水池內加設有水位感應器,所述水位感應器移通過移動通信連接控制器,進而保證整條管路在用水的過程中始終能保持正常供水。
進一步的,所述塑料管道為波紋管,所述井內、所述波紋管一端設有超聲波閥,所述超聲波閥的排水量為250-400ml/s。
進一步的,所述兩通、三通、四通上方均設有檢修口;
由于所述波紋管的長度有限,且該灌溉系統輸送的為河道內的水,從而水內含有一定的雜質,當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易導致一定程度的管道堵塞,從而利用檢修口方便在波紋管不拆卸的情況下進行對應的疏通。
進一步的,所述井內、所述波紋管的下口距離所述井底部的距離大于4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能為,未經周能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749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