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水堆核電廠的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7225.2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0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侯濤;張冰偉;孟憲波;李敏華;姜磊;范賞;吳旭東;吳元明;陳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21C19/307 | 分類號: | G21C19/307;C02F1/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任婷婷 |
| 地址: | 31711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水堆 核電廠 回路 物理 方法 | ||
本發明型涉及冷卻劑除氧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壓水堆核電廠的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包括L1一回路系統抽真空;L2檢測抽真空的絕對壓力,當抽真空的絕對壓力小于20kpa時,進入L3;否則,返回L1;L3一回路充水;L4一回路動態排氣;L5檢測總氣體含量,當總氣體含量小于40cc/kg時,進入L6;否則,返回L4;L6一回路進行上充下泄稀釋除氧;L7除氧完成。本申請的物理預除氧方法,量化了抽真空啟動期間的真空度要求、增加排氣后的總氣體含量測量等關鍵工藝步驟,有效提高了除氧效果;同時利用現有的機組系統上的補給水催化除氧單元出口除氧除鹽水對一回路上充下泄稀釋除氧,有效減少了除氧操作時間,縮短了除氧占據的關鍵路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卻劑除氧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壓水堆核電廠的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
背景技術
壓水堆電站一回路冷卻劑中存在溶解氧,溶解氧在高溫條件下會導致系統設備均勻腐蝕,增加金屬材料SCC(應力腐蝕開裂)的敏感性,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且腐蝕產物在一回路輻照條件下會生成活化產物,增加大修期間人員的輻照劑量。因此,一回路升溫至121℃之前,要求溶解氧的含量小于100ppb。
現有的壓水堆電站一回路啟動時的物理預除氧方式主要有靜動排氣和容控箱的氮氣覆蓋、吹掃兩種方式,而這兩種方式均無法達到滿意的除氧效果。傳統壓水堆機組實踐中多次出現動排氣后一回路的溶解氧仍然達到10ppm甚至15ppm的情況,遠遠大于常壓下飽和的溶解氧濃度。且采用動排氣的物理預除氧方式,只能在主泵啟動后進行操作,因為SG(蒸汽發生器)傳熱管殘余氣體多,為了得到理想的除氧效果,需要執行多次排氣操作。
因此,如何快速、有效保證除氧效果是壓水堆核電廠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壓水堆核電廠的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適用于調試啟動期間一回路非含硼水采用催化除氧除鹽水上充下泄方法的部分,適用于AP1000壓水堆核電廠及電站補給水系統設計有催化除氧單元的壓水堆電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壓水堆核電廠的一回路物理預除氧方法,包括
L1一回路系統抽真空;
L2檢測抽真空的絕對壓力,當抽真空的絕對壓力小于20kpa時,進入L3;否則,返回L1;
L3一回路充水;
L4一回路動態排氣;
L5檢測總氣體含量,當總氣體含量小于40cc/kg時,進入L6;否則,返回L4;
L6一回路進行上充下泄稀釋除氧;
L7除氧完成。
作為優選,L1具體為將反應堆冷卻劑系統的穩壓器、壓力容器上封頭和蒸汽發生器U型管中的空氣抽出。
作為優選,L3中保持升溫過程中穩壓器和熱段的溫差小于178℃。
作為優選,L3中在熱試和首次啟動期間,采用水實體啟動方式。
作為優選,L3具體為將一回路充水至穩壓器窄量程液位的96%,然后對壓力容器頂蓋管線、輔助噴淋管線、穩壓器排氣管線進行排氣。
作為優選,L4具體為順序點動四臺反應堆冷卻劑泵,并提高主泵的轉速至50%以排出蒸汽發生器傳熱管內的氣體,主泵在50%轉速平臺運行30秒停止,蒸汽發生器傳熱管大部分氣體排出到反應堆壓力容器上封頭,RCS降壓后,溶解氣體逸出到反應堆壓力容器上封頭和穩壓器,最后通過ADS排氣閥將氣體排出。
作為優選,L5具體為,檢測總氣體含量,當總氣體含量≥119cc/kg時,禁止主泵轉速超過50%;當總氣體含量>40cc/kg時,重新執行一次一回路動態排氣;當總氣體含量<40cc/kg時,進入L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未經三門核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72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載體、發光裝置
- 下一篇:一種降低硅片表面冰黏附強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