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肥兼用型播量調節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6958.4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529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兆朋;彭永福;劉木華;陳雄飛;余佳佳;劉俊安;周博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8 | 分類號: | A01C7/08;A01C7/20;A01C15/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4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稻 兼用 型播量 調節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肥撒播裝置,尤其是一種稻肥均可使用的播量調節裝置,屬于農業機械領域。一種稻肥兼用型播量調節裝置,安裝在擺管式撒播機的料箱和法蘭之間,該機構包括集料機構、調節機構、輔助機構、棘輪拉線和控量機構;集料機構包括連接部、進料口和出料口;調節機構設置于集料機構的下方;輔助機構的底部與法蘭連接固定;棘輪拉線的端部與調節機構的連接端連接固定;控量機構的底部固定在法蘭上,通過調節調節機構的開口與控量機構的上下位移來調節稻肥播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實時調節播量;2、能夠做到無級調節;3、能夠有效防止物料板結堵塞;4、降低播量調節裝置的傷芽率,同時適應水稻芽種和化肥的播量調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肥撒播裝置,尤其是一種稻肥均可使用的播量調節裝置,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水稻直播是將破胸露白的水稻芽種直接播種在田間進行水稻種植的方式之一,與移栽和拋秧相比,具有省時省力省秧田的優勢。近些年,隨著農田植保技術的提高水稻直播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在雙季稻區還能及時把握住農時,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荷,被農戶廣泛接受。
當前,水稻直播方式有機械穴直播、機械條播和人工撒播3種。生產實踐表明,在同等生產管理條件下增加水稻芽種的撒播用種量,撒播產量與穴直播、條播相比處于同等或偏高水平。因受制于撒播機械化技術的不成熟,目前多嘗試使用撒肥機代替,但由于水稻芽種嫩弱,流動性差,撒肥機閘口式的播量調節機構在作業時容易出現攪拌器嚴重碾壓損傷芽種或者堵塞的現象,對水稻芽種適應性差,水稻撒播效率難以大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對水稻芽種傷害小,同時具有防堵功能,能夠同時適應水稻芽種和化肥的播量調節的稻肥兼用型播量調節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稻肥兼用型播量調節裝置,安裝在擺管式撒播機的料箱和法蘭之間,該機構包括集料機構、調節機構、輔助機構、棘輪拉線和控量機構;集料機構包括連接部、進料口和出料口,連接部與料箱底部連接固定,進料口與料箱連通,用于接收料箱內的稻肥,出料口與進料口連通,且長度方向沿其軸向延伸;調節機構設置于集料機構的下方,包括容納集料機構出料口穿入的開口和設置于開口外側的連接端,開口長度沿其軸向延伸,連接端與集料機構通過導桿活動連接;輔助機構的底部與法蘭連接固定,其頂部開設有與集料機構開口相對的開口,其底部側面設置有出料口,作為稻肥的撒播出口;棘輪拉線的端部與調節機構的連接端連接固定,通過改變拉線的長度從而帶動調節機構上下移動;控量機構的底部固定在法蘭上,位于輔助機構內,其上部部分插入調節機構的開口內,通過調節調節機構的開口與控量機構的上下位移來調節稻肥播量。
進一步的,還包括導向機構,導向機構呈U型,其一側與集料機構的連接部連接固定,另一側上設置有容導桿穿過的通孔a和容棘輪拉線穿過的通孔b,在導桿上套設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集料機構的連接部及調節機構的連接端抵靠。
優選的,在輔助機構上連接固定有擋罩,且其頂部中心套在調節機構的開口外側。
優選的,控量機構的上部截面形狀為錐形,且錐形的底部尺寸大于調節機構開口的內徑。
進一步的,錐形的母線與軸線的夾角在20°~30°。
優選的,安裝時集料機構出料口的底面與控量機構的頂面齊平。
優選的,集料機構的出料口內徑在70mm到90mm之間。
進一步的,還包括料箱承重板,料箱承重板固定在擺管式撒播機上,集料機構的連接部與料箱承重板連接固定。
優選的,在料箱承重板上開設有通孔,在通孔的下端固定有導管,導桿依次穿過通孔、導管、導向機構及調節機構,且導桿的頂端卡合在通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農業大學,未經江西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69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