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賴氨酸生物制造中宏觀動力學與細胞代謝通量耦合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06950.8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13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飛;潘妍如;王志國;欒小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6B5/00 | 分類號: | G16B5/00;G16B40/00;G06N3/126;G06N3/006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劉秋彤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賴氨酸 生物 制造 宏觀 動力學 細胞 代謝 通量 耦合 建模 方法 | ||
1.賴氨酸生物制造中宏觀動力學與細胞代謝通量耦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第一步:對賴氨酸制造過程的代謝網(wǎng)絡進行約簡:
以糖酵解為碳源的主要途徑,簡化磷酸戊糖途徑,忽略糖酵解途徑和磷酸戊糖途徑之間的關聯(lián),不考慮乙醛酸循環(huán),約簡后代謝網(wǎng)絡包含糖酵解、TCA循環(huán)、產(chǎn)物生成、氧化磷酸化四個代謝路徑,涉及到的代謝物有萄糖-6-磷酸G6P、核酮糖-5-磷酸R5P、丙酮酸Pyr、乙酰輔酶AAcCoA、檸檬酸Cit、α-酮戊二酸αKG、草酰乙酸Oxa、賴氨酸Lys、ATP和NADH;
第二步:建立代謝通量平衡方程:
擬穩(wěn)態(tài)下代謝物的通量平衡方程為Smr=0,式中Sm為胞內(nèi)代謝物的化學計量矩陣,r表示各個反應的代謝通量向量;由第一步約簡的代謝網(wǎng)絡,平衡方程含有10個細胞內(nèi)代謝物,即萄糖-6-磷酸G6P、核酮糖-5-磷酸R5P、丙酮酸Pyr、乙酰輔酶AAcCoA、檸檬酸Cit、α-酮戊二酸αKG、草酰乙酸Oxa、賴氨酸Lys、ATP和NADH,其中14個代謝通量表示為:
r=[r1,r2,r3,r4,r5,r6,r7,r8,rS,rP,rB1,rB2,rB3,rO2]T
上式r中的各分量在約簡的代謝網(wǎng)絡中標出,其中,其中,r1,r2,r3,r4,r5,r6,r7,r8分別表示內(nèi)部一般代謝通量,rO2表示氧化磷酸化的總通量,rP,rS分別是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和比底物消耗速率,rB1,rB2,rB3是不同的細胞物質合成通量,統(tǒng)一換算成比生長率μ來表示,即rB1=b1μ,rB2=b2μ,rB3=b3μ,其中b1,b2,b3是待辨識的模型參數(shù);
針對10個細胞內(nèi)代謝物,將通量平衡方程Smr=0與約簡的代謝路徑中代謝反應相結合,再考慮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過程,建立如下代謝通量平衡方程:
其中,P/O為合成ATP的分子系數(shù),YATP,mATP為ATP對細胞生長和維持代謝的比攝取速率參數(shù),均為待辨識的模型參數(shù);
第三步:建立質量動力學方程:
構建生物量濃度、產(chǎn)物生成濃度和底物消耗濃度的動力學方程:
式中,MP是產(chǎn)物的相對分子質量,MS是底物的相對分子質量,rP稱為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rS稱為比底物消耗速率;
第四步:構建代謝通量與動力學變量的耦合關系:
將比生長率μ、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rP、比底物消耗速率rS與生物量濃度和底物濃度進行關聯(lián),借助濃度變化來描述代謝通量的變化;對于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采用以下Luedeking-Piret經(jīng)驗公式:
rP=αμX+βX???????????????????????????????????(5)
式中,α為生長偶聯(lián)系數(shù),β為非生偶聯(lián)系數(shù),對于賴氨酸發(fā)酵,α≠0,β≠0;
對于比底物消耗速率,采用以下雙選機制:
rS=min{rS,M,rS,R}??????????????????????????????????(6)
即比底物消耗速率rS選擇rS,M和rS,R中的最小值的通過,分別地:
其中rSmax為最大比底物消耗速率,Ks為半飽和參數(shù),
式中,rSmin為最小速率值,k1和k2表示滯后發(fā)生的瞬時狀態(tài);
第五步:重構代謝通量平衡方程:
利用通量平衡方程(1),將內(nèi)部代謝通量r1,r2,r3,r4,r5,r6,r7,r8和rO2依次表示為比生長率μ、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rP和比底物消耗速率rS的線性組合:
進一步將通量平衡方程(1)與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公式(5)結合得到:
第六步:耦合模型參數(shù)的辨識:
公式(2)-(10)給出了賴氨酸發(fā)酵動力學與細胞代謝流耦合模型,用于描述動力學變量X,P,S和代謝通量r的變化規(guī)律,模型中有13個未知參數(shù)需要利用實驗測量值來進行辨識,待辨識的參數(shù)集θ表示如下:
θ={α,β,rSmax,rSmin,Ks,k1,k2,b1,b2,b3,YATP,mATP,P/O}
利用賴氨酸發(fā)酵過程實驗測得的生物量濃度XE、產(chǎn)物濃度PE和底物濃度SE,對模型參數(shù)集θ進行辨識,步驟如下:
步驟1:采集N次實驗測量值XE(i),PE(i),SE(i);
步驟2:給定初始參數(shù)θ;
步驟3:將θ代入公式(5)-(10),通過變量μ,rP,rS聯(lián)立動力學方程(2)-(4);
步驟4:利用計算機數(shù)值解法計算生物量濃度、產(chǎn)物濃度和底物濃度在時刻i的仿真值XM(i),PM(i),SM(i);
步驟5:設立偏差目標函數(shù),計算實驗測量值XE(i),PE(i),SE(i)與仿真值XM(i),PM(i),SM(i)之間的偏差,判斷是否滿足期望的目標,當不滿足時則通過智能尋優(yōu)算法,選擇新的一組參數(shù)θ,返回步驟3,不斷循環(huán)逼近實驗測量值,尋求期望的參數(shù)θ;
步驟6:當滿足期望的目標時,則獲得期望的參數(shù)θ;
第七步:智能尋優(yōu)算法的實現(xiàn):
用遺傳算法來尋找模型參數(shù),首先是通過染色體的形式把待辨識的參數(shù)進行編碼,定義一個染色體為參數(shù)集θ的一組可行解,多個染色體則為種群;每一個染色體又由多個基因組成;
第八步:動力學與代謝流耦合模型的使用:
將辨識得到的參數(shù)集θ代入公式(2)-(10);首先由公式(2)-(4)獲得生物量濃度、產(chǎn)物生成濃度和底物消耗濃度的動力學描述;然后由公式(10)計算比生長率μ的變化,由公式(5)計算比產(chǎn)物生成速率rP,由公式(6)-(8)計算比底物消耗速率rS;最后通過公式(9)映射獲得細胞內(nèi)部代謝通量r。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jīng)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695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