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筒狀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及筒狀編織物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6761.0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34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岡本一良;山田善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D04B1/22 | 分類號: | D04B1/22;D04B1/24;D04B7/32;D04B7/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 地址: | 日本和***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編織物 編織 方法 | ||
1.一種筒狀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使用具備前后相向的一側針床和另一側針床的橫編機,在以第一基底部和第二基底部環繞連接成筒狀的筒狀基底部的終端部的方式形成外層和內層連接成筒狀的帶狀部時進行如下的工序:
編織將上述第一基底部卡定在上述一側針床上、將上述第二基底部卡定在上述另一側針床上的上述筒狀基底部的工序A;
在上述筒狀基底部的編織范圍的外側,編織被卡定在上述一側針床上的外層起口部和被卡定在上述另一側針床上的內層起口部的工序B;和
在一邊將在上述外層起口部的線圈縱行方向連續的上述外層和在上述內層起口部的線圈縱行方向連續的上述內層編織成筒狀一邊連接上述帶狀部和上述第一基底部之后,連接上述帶狀部和上述第二基底部的工序C,
上述筒狀編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B中,在上述另一側針床上形成了由外層連接部和內層連接部構成的連接部,上述外層連接部由用過渡紗線與上述外層起口部的各線圈連接的線圈構成,上述內層連接部由用過渡紗線與上述內層起口部的各線圈連接的線圈構成,
在上述工序C之后,進行工序D和工序E,
上述工序D通過使上述帶狀部和上述連接部繞入而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轉,使上述內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內層連接部在上述帶狀部的厚度方向從接近的狀態成為背離的狀態,使上述外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外層連接部在上述厚度方向從背離的狀態成為接近的狀態,
上述工序E在從上述帶狀部中的與上述筒狀基底部的連接側依次由包線圈處理連接了上述外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外層連接部之后,從上述連接側的相反側依次由包線圈處理連接上述內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內層連接部。
2.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筒狀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B中,在交替地編織上述外層起口部的線圈和上述外層連接部的線圈之后,交替地編織上述內層起口部的線圈和上述內層連接部的線圈。
3.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記載的筒狀編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上述外層起口部和上述內層起口部的各線圈做成二重線圈。
4.一種筒狀編織物,其具備筒狀基底部和帶狀部,上述帶狀部的線圈縱行方向沿上述筒狀基底部的周方向,上述筒狀基底部是第一基底部和第二基底部連接成筒狀的筒狀基底部,上述帶狀部通過外層和內層連接成筒狀構成,并與上述筒狀基底部的終端部連接,上述筒狀編織物的特征在于,
上述筒狀編織物具備外層連接部、內層連接部和包線圈處理部,
上述外層連接部由與作為上述外層的始端的外層起口部的各線圈連接的線圈構成;
上述內層連接部由與作為上述內層的始端的內層起口部的各線圈連接的線圈構成;
上述包線圈處理部在將上述帶狀部的在編織寬度方向的與上述筒狀基底部連接的端部作為上述帶狀部的下端并將處于上述下端的相反側的端部作為上述帶狀部的上端時,在從上述下端朝向上述上端由包線圈處理連接了上述外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外層連接部之后,從上述上端朝向上述下端由包線圈處理連接上述內層的線圈縱行方向的終端和上述內層連接部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676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含聚苯醚的樹脂組合物
- 下一篇:作為RET抑制劑的脂肪環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