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型工件焊接整形裝置及整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6416.7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93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華;曹亞兵;邵榮軍;楊華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興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00 | 分類號: | B21D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維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許益民 |
| 地址: | 22572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工件 焊接 整形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大型工件焊接整形裝置及整形方法,所述的整形裝置包括液壓千斤頂及與其配合的整形棒,所述的液壓千斤頂的頂部設有頂桿;所述的整形棒的一端設有與焊接工件表面配合的槽口,另一端設有固定孔,液壓千斤頂的頂桿插于所述的固定孔中;所述整形棒一端的槽口與對偶焊接的一側的工件表面抵接,液壓千斤頂的底部與另一側的工件的表面抵接,完成對偶焊接的工件整形。由于液壓千斤頂和整形棒對對偶焊接工件作用力的同軸度,保證了受力點的穩定性,有效的避免因受力面不穩定造成相互作用力發生錯位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型工件焊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安全性高,精度高的大型工件焊接整形裝置及整形方法。
背景技術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質(同種或異種),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并用,并且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質達到原子間的結合而形成永久性連接的工藝過程,其物理本質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同種或異種材料通過原子或分子的結合和擴散連接成一體的工藝過程,促使原子或分子的結合和擴散的方法是加熱或加壓,或同時加熱又加壓。隨著生產得到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焊接作為一種實現材料永久性連接的方法,焊接技術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廣泛應用于宇航、航空、核工業、造船、建筑及機械制造等行業。
目前在對大型工件進行焊接的過程中,如圖1所示的對偶焊接的大型鋼構件,需要將連接件12的兩端與兩側的鋼構件橫梁10、20進行焊接,鋼構件在加工時由于加工原材料在自身生產過程中受外力作用及溫度變化,導致材料存在一定的塑形變形,在對材料進行焊接加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干預調直操作,對鋼構件在焊接時進行整形,常用的整形方法是通過整形工具圓棒30配合千斤頂32對焊接工件進行整形(如圖2),因整形工具圓棒30使用頻次較高,很難保證每次使用千斤頂施加作用力時千斤頂的頂桿剛好固定在圓棒的中心,會導致兩只在相互作用力下發生錯位,導致整形工具在長時間使用后,圓棒的端面301容易發生變形(如圖3),當受力達到臨界點時,端面發生變形的整形圓棒30容易飛出,極易發生事故,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在大型工件焊接過程中調直整形時,因千斤頂的頂桿與整形工具圓棒的中心發生偏差導致相互作用力發生錯位,造成整形工具圓棒在長時間使用后端面發生變形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型工件焊接整形裝置及整形方法,能有效的在利用千斤頂及整形工具對大型焊接工件進行整形時,降低因受力面不穩定造成相互作用力發生錯位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消除安全隱患。
為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一種大型工件焊接整形裝置,其包括液壓千斤頂及與其配合的整形棒,所述的液壓千斤頂的頂部設有頂桿;所述的整形棒的一端設有與焊接工件表面配合的槽口,另一端設有固定孔,液壓千斤頂的頂桿插于所述的固定孔中;所述整形棒一端的槽口與對偶焊接的一側的工件表面抵接,液壓千斤頂的底部與另一側的工件的表面抵接。
優選的,所述的整形棒為圓棒,所述的固定孔的中心軸與圓棒的中心軸重合。
再優選的,所述的槽口的表面粗糙度≤12.5。
再優選的,所述的固定孔的深度為5-8cm。
再優選的,所述的整形棒在金加工后進行熱處理。
再優選的,所述的槽口為L型槽口,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分別與工件的側面和上表面抵接。
再優選的,所述的槽口的端面形狀為網格狀或鋸齒狀或弧形。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大型工件焊接整形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S1:根據待焊接的工件規格選用尺寸、規格適合的棒料制作整形棒;
S2:將整形棒的一端金加工形成與工件配合的槽口,另一端加工固定孔;
S3:將整形棒進行熱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興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興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64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