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6201.5 | 申請日: | 202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75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羅勇水;曹夢楠;卓沛駿;艾真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5/00 | 分類號: | G01C5/00;G01C23/00;G08B21/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傾角 傳感器 陀螺儀 融合 監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塔頂傳感器組(2.1)、基礎傳感器組(2.2)、數據單元(3)和主控系統(4),所述塔頂傳感器組(2.1)、基礎傳感器組(2.2)通過數據單元(3)與主控系統(4)相連,
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測量獲得塔頂和基礎的傾斜角以及傾斜方向上的角速度;
②基于塔頂的動態特性采用Kalman方法建立濾波方程,并根據測量得到的塔頂傾斜角和角速度,獲得塔頂動態傾斜角的最優估計;
③建立風電塔架的撓度曲線,根據塔頂動態傾斜角的最優估計,獲得所述塔架晃動的動態位移量,根據塔架的結構和尺寸參數,通過仿真方法獲得塔架撓度曲線方程:
γ=f(v,h)
式中,γ為撓度,f(v,h)為風速v時所述塔架在高度h處的撓度仿真結果,根據所述塔架的撓度曲線,進一步獲得塔頂動態傾角和位移的比例關系P,代入方程求解獲得塔架晃動的動態位移量,式中,sk為k時刻的塔頂晃動位移量,H為塔架高度,為k時刻塔頂傾斜角的最優估計;
④基于基礎的動態特性建立濾波方程,采用Kalman方法,根據測量得到的基礎傾斜角和角速度,獲得基礎動態傾斜角的最優估計;
⑤根據基礎動態傾斜角的最優估計,結合所述風電塔架尺寸參數,獲得基礎不均勻沉降量;
⑥主控系統對數據單元上傳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展示,判斷塔頂晃動和基礎不均勻沉降狀態,當發現塔頂晃動和基礎不均勻沉降超過限定值,則機組產生報警并停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頂傳感器組(2.1)安裝在塔架頂端壁面,包括塔頂雙軸傾角傳感器(2.11)和塔頂雙軸陀螺儀(2.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傳感器組(2.2)安裝在塔架基礎位置,包括基礎雙軸傾角傳感器(2.21)和基礎雙軸陀螺儀(2.2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單元(3)安裝在塔基控制柜中,包括通用模塊,分別與塔頂傳感器組(2.1)、基礎傳感器組(2.2)、主控系統(4)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①在塔頂和基礎位置,采用傾角傳感器獲得水平面內兩個正交方向上的傾斜角,同時采用陀螺儀獲得對應方向上的角速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②根據風電塔架頂端的傾斜角和角速度的動態特性,建立塔頂傳感器組的融合方程
即
式中,θt為傾角傳感器測量得到的塔頂傾斜角,bt為塔頂陀螺儀的零點漂移,Δt為迭代步長,為陀螺儀測量得到的塔頂傾斜角速度,wk為高斯分布的過程噪聲,滿足wk~(0,qk),其中,qθ和qb分別表示塔頂傾斜角預測和陀螺儀零偏的誤差,其大小根據塔架動態特性和所用傳感器性能進行設定,下角標k和k+1表示時刻。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傾角傳感器和陀螺儀融合的塔架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④根據風電塔架基礎的傾斜角和角速度的動態特性,建立基礎傳感器組的融合方程
即
式中,θb為傾角傳感器測量得到的基礎傾斜角,bb為基礎陀螺儀的零點漂移,為陀螺儀測量得到的基礎傾斜角速度,Wk為高斯分布的過程噪聲,滿足Wk~(0,Qk),其中,Qθ和Qb分別表示基礎傾斜角預測和陀螺儀零偏的誤差,其大小根據基礎動態特性和所用傳感器性能進行設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620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