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結露水力模塊腔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5847.1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34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文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00 | 分類號: | F24D19/00;F24D3/10;F28F17/00;F28F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露水 模塊 | ||
本發明涉及建筑供冷/暖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房間的水力模塊。本發明的防結露水力模塊腔體內設置有腔體隔板,將其分隔為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兩部分,低溫側腔體內設置有換熱器,高溫側腔體內設置有水泵、二次循環供/回水管路;腔體隔板上設置有若干連通口,水管通過連通口連接換熱器和二次循環供/回水管路;腔體隔板各連接處密封,以隔絕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兩部分之間的空氣流通。本發明采用腔體隔板分隔了一次側供回水和二次側供回水,高溫側腔體內水溫偏高,結露風險?。坏蜏貍人疁仄?,結露風險大;針對不同的風險等級采用不同的保溫措施及密封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整體結露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供冷/暖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房間的水力模塊。
背景技術
建筑水力模塊中,將換熱器、水泵、分集水器等所有相關構件集成于一個箱體內,高度集成化的水力模塊具有高品質保證、現場安裝便捷等優點。但傳統水力模塊箱體內部是一個腔體,包含了所有部件。如果水力模塊內部包含換熱設備,例如:板式換熱器、殼管式換熱器,或包含水力循環設備,例如:水泵,由于換熱會存在兩種供回水溫度條件,例如:制冷時,一次側供回水溫度7/12℃,二次側供回水溫度16/19℃,在板式換熱器兩側存在兩種結露風險。再加上保溫如果存在縫隙,結露現象會比較嚴重。尤其是當水力模塊應用于住宅時,結露現象會產生較多凝結水的滴落,會發生滲漏現象,對用戶所產生的困擾會更加嚴重。
中國專利CN201821927237.4公開了一種分體式冷暖機的水力模塊,特點是包括電加熱裝置、膨脹罐、增壓泵、換熱器、控制組件、水流開關及水壓表;所述電加熱裝置的出水口分別與膨脹罐的進水口及增壓泵的進水口連通,電加熱裝置的進水口與換熱器的出水口連通,所述換熱器的進水口與主機水路連通,所述增壓泵的出水口與主機水路連通;所述水流開關及水壓表均設在換熱器的進水口與主機水路連通的管上,控制組件分別與電加熱裝置、增壓泵及水流開關電連接。其優點為:采用主機加水力模塊的結構及水力模塊各功能集成式設計,解決因應用環境溫度低造成的機組損壞的難題。該專利中一次側和二次側供回水均位于水力模塊中,仍未能解決結露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防結露水力模塊腔體,將水力模塊分為兩個腔體并進行針對性的保溫、密封處理,解決結露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結露水力模塊腔體,其中:
水力模塊腔體內設置有腔體隔板,將其分隔為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兩部分,低溫側腔體內設置有換熱器,高溫側腔體內設置有水泵、二次循環供/回水管路;腔體隔板上設置有若干連通口,水管通過連通口連接換熱器和二次循環供/回水管路;腔體隔板各連接處密封,以隔絕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兩部分之間的空氣流通。本方案采用腔體隔板分隔了一次側供回水和二次側供回水,使得兩側的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互相獨立,以隔絕兩側腔體之間的空氣流通,使得兩側腔體內溫度各自保持獨立,并且相互之間無影響,大大降低結露發生概率。
進一步地,低溫側腔體由低溫側殼板和腔體隔板形成并具有容置空間,低溫側殼板和腔體隔板設置有保溫層;高溫側腔體由高溫側殼板和腔體隔板形成并具有容置空間,高溫側殼板設置有保溫層。各個保溫層的設置將高/低溫側腔體和外界環境的熱交換相對隔絕,進一步的降低了結露發生概率。
優選地,低溫側殼板和腔體隔板的保溫層厚度大于高溫側殼板設置的保溫層。低溫側結露風險更高,因此保溫層設計厚度更大能夠有效降低結露發生概率。
優選地,低溫側腔體的低溫側殼板包括雙層板結構,且低溫側殼板的保溫層位于雙層板之間且厚度大于等于20mm。腔體隔板包括雙層板結構,且腔體隔板的保溫層位于雙層板之間且厚度大于等于20mm。高溫側腔體的高溫側殼板包括雙層板結構,且高溫側殼板的保溫層位于雙層板之間且厚度大于等于10mm。本方案中,低溫側腔體和高溫側腔體采取了不同的保溫策略,實踐發現,這樣的具體設置可以使得結露發生更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58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布線結構,封裝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連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