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端到端的通信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5389.1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5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岳曉峰;吳魁;周新海;楊春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澤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蘇培華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東城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端到端 通信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一終端,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終端對私有控制信令進行編碼,獲得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私有控制信令用于對音視頻數據的質量信息進行控制;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第一音頻數據包;對所述第一音頻數據包添加第一標記,生成第二音頻數據包,所述第一標記用于確定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是否為信令包;將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發送至第二終端,從而解決了音視頻卡頓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視頻通話、視頻會議系統都是通過終端設備采集音視頻數據,并將采集后的音視頻數據編碼后發送至專用服務器或者流媒體服務器,由專用服務器或者流媒體服務器發送至其他終端。
例如: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向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B發送通話,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需要通過流媒體服務器協調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兩端信令,并互相轉發音視頻數據,在上述過程中,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不能直接通訊,需要流媒體服務器中轉,但是流媒體服務器一般只對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的音視頻數據進行透傳轉發,并且流媒體服務器或視頻服務器不會對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的信令數據進行轉發,因此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和B無法直接進行控制信令的通訊,而是需要流媒體服務器或視頻服務器對信令數據進行處理。
例如: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A在網絡狀況好的時候,向視聯網移動會議終端B發送質量較高、帶寬消耗較大的音視頻數據,由于環境等各種因素的改變,容易導致網絡動態發生變化,即會出現網絡信號質量變差,通訊帶寬降低,這樣容易出現音視頻卡頓的問題,嚴重時甚至無法播放音視頻。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介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一終端,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對私有控制信令進行編碼,獲得第一控制信令,所述私有控制信令用于對音視頻數據的質量信息進行控制;
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第一音頻數據包;
對所述第一音頻數據包添加第一標記,生成第二音頻數據包,所述第一標記用于確定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是否為信令包;
將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發送至第二終端。
可選的,所述對所述第一音頻數據包添加第一標記,生成第二音頻數據包的步驟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第一音頻數據包的時間戳信息修改為第一標記,生成第二音頻數據包。
可選的,所述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第一音頻數據包的步驟包括:
對所述第一控制信令按照音頻數據包的格式生成包含所述第一控制信令的第一音頻數據包。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端對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第二終端,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終端接收第一終端發送的第二音頻數據包;
判斷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中是否存在第一標記,所述第一標記用于確定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是否為信令包;
若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存在第一標記,則確認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為信令包,根據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中包含的第一控制信令執行相應的操作。
可選的,所述判斷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中是否存在第一標記的步驟包括:
獲取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中的時間戳信息;
判斷所述第二音頻數據包中的時間戳信息中是否存在第一標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視聯動力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538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