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2010105174.X | 申請日: | 2020-02-20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5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發明(設計)人: | 高有進;李化敏;張旭和;姚世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普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21F17/18 | 分類號: | E21F17/18;E21C41/18;E21C41/28 |
代理公司: | 鄭州知一智業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72 | 代理人: | 郜廷偉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自貿試驗區鄭州***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煤 進度 統計 方法 | ||
1.一種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確認在一個監測周期內的采煤機軌跡,根據采煤機軌跡確認循環切割點,通過統計循環切割點的數量,得到一個監測周期內的采煤機進刀數量;所述采煤機軌跡是采煤機位置信息的時間序列軌跡;
S2、根據采煤機進刀數量和采煤機刀進尺量計算采煤機的推進度,推進度=采煤機進刀數量*采煤機刀進尺量;所述采煤機位置信息是采煤機位置對應的液壓支架編號;所述液壓支架編號是由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感應到采煤機時直接輸出的紅外信息,或者是由采煤機編碼器輸出的編碼信息換算得到的液壓支架編號;由編碼信息換算液壓支架編號的方法為:
S11、現場確認第一個參照點的紅外信息ScuNo1與編碼信息Position1,以及第二個參照點的紅外信息ScuNo2與編碼信息Position2;
S12、根據某時間點采集到的編碼信息Position_Coder,換算該時間點的液壓支架編號Location_Coder=(ScuNo1-ScuNo2)/(Position1-Position2)*(Position_Coder-Position2)+ScuNo2;
步驟S1中,在確認采煤機軌跡時,對采集到的紅外信息和編碼信息進行相互校準,校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刪除采集到的紅外信息和編碼信息中的異常值;
S22、當采集到的紅外信息為ScuNo1或ScuNo2時,將對應的編碼信息轉化為液壓支架編號,并將轉化得到的液壓支架編號與Position1或Position2對照,當差值大于設定的允許誤差值時,根據步驟S11重新確定ScuNo1、Position1、ScuNo2、Position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確認采煤機軌跡時,根據編碼信息和紅外信息對采煤機軌跡進行校準,校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設定采集采煤機位置信息的時間間隔,根據所述時間間隔設定相鄰時間點的編碼信息變化幅度的參考值Location1和紅外信息變化幅度的參考值Location2;
S32、當某一時間點的編碼信息相對于前一時間點的變化幅度不大于Location1,或者紅外信息無數據,或者紅外信息的變化幅度大于Location2,選取編碼信息轉化得到的采煤機位置信息作為該時間點的采煤機軌跡;當某一時間點的編碼信息無數據,或者編碼信息的變化幅度大于Location1而紅外信息的變化幅度不大于Location2,選取紅外信息作為該時間點的采煤機軌跡;當某一時間點的編碼信息和紅外信息均無數據,該時間點不產生采煤機軌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S1中,當相鄰時間點的采煤機位置信息不連續時,在相鄰時間點之間插入連續的采煤機位置信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當相鄰時間點的采煤機位置信息重復時,只保留第一個時間點的采煤機位置信息。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切割點的確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液壓支架沿機頭至機尾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依次進行編號,按液壓支架的排列劃分采煤機的機頭監測區域、中間監測區域和機尾監測區域;
S22提取時段,以在機頭監測區域或機尾監測區域采集到采煤機位置信息為起始時刻,以在起始時刻后第一次在中間監測區域采集到采煤機位置信息為終點時刻,該時段內,在機頭監測區域或者機尾監測區域內的最大峰值點或最小谷值點即為循環切割點。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采煤機推進度統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個監測周期內,只統計機頭監測區域的循環切割點,或者只統計機尾監測區域的循環切割點,作為采煤機進刀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普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普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5174.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開閉式地埋管分集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智能控制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