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5006.0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3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傅小煜;黃振龍;周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25 | 分類號: | A61B5/02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牛芬潔;臧建明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按壓組件和壓力傳感器,按壓組件設在電子設備的佩戴結構上;按壓組件包括電磁驅動件和按壓承載件,壓力傳感器設在按壓承載件上,且壓力傳感器位于佩戴結構朝向用戶的測量部位的一面;按壓承載件用于在電磁驅動件的驅動下將壓力傳感器按壓于測量部位,壓力傳感器用于獲取測量部位的脈搏波信號。本申請在實現電子設備可佩戴的基礎上,有助于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血壓測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需越來越越注意血壓等人體指標的測量。
示波法是目前血壓測量中廣泛使用且測量精度較高的一種血壓測量方法。如圖1至圖5中所示的,示波法的檢測原理為用戶佩戴袖帶31后,利用微泵向氣囊的內腔充氣,對用戶佩戴袖帶31的身體部位的血管210進行加壓阻斷,之后微泵對內腔放氣,逐漸停止對血管的阻斷。在上述充氣放氣的過程中,將檢測到內腔的壓力波信號進行過濾后,得到袖帶31內氣體的振蕩波信號,并擬合得到振蕩波包絡線,并根據振蕩波包絡線與血壓之間的關系,估算血壓值。目前,常見的袖帶式血壓計均是采用示波法的測量原理進行血壓的測量。然而其體積較大,不便于攜帶。為此,如圖4中所示,現有技術中將氣囊420設在可穿戴設備400的設備主體410上,形成了現有的手腕式血壓計,其體積較小,便于日常的攜帶和實時的檢測。該手腕式血壓計仍是利用氣囊420來壓迫用戶的身體部位,需要在可穿戴設備400的設備主體410上額外增加氣囊420。
然而,該氣囊420與可穿戴設備400的設備主體410為分離的兩個獨立結構,一體化較差。除此之外,該可穿戴設備400的氣囊420膨脹后,會鼓成橢球形,從而使得對血管的有效壓迫長度降低,導致血壓檢測的精度易受到干擾信號擾動,穩定性較差,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在實現可佩戴的基礎上,有助于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按壓組件和壓力傳感器,按壓組件設在電子設備的佩戴結構上;按壓組件包括電磁驅動件和可在電磁驅動件的電磁力驅動下移動的按壓承載件,壓力傳感器設在按壓承載件上,且壓力傳感器位于佩戴結構朝向用戶的測量部位的一面;按壓承載件用于在電磁驅動件的驅動下將壓力傳感器按壓于測量部位,壓力傳感器用于獲取測量部位的脈搏波信號。
本申請通過在電子設備的佩戴結構上設置按壓組件和壓力傳感器,按壓組件包括電磁驅動件和按壓承載件,按壓承載件可在電磁驅動件的電磁力驅動下移動。由于壓力傳感器設在按壓承載件上,且位于佩戴結構朝向用戶的測量部位的一面。這樣一方面,壓力傳感器可與按壓承載件同步運動,且在電磁驅動件的驅動下按壓測量部位,以獲取測量部位0的脈搏波信號,進而實現對血壓的測量。本申請可以通過對電磁驅動件進行精準的控制,以實現壓力傳感器對測量部位較為精準的壓迫效果,進而有助于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按壓組件和壓力傳感器均設在電子設備的佩戴結構上,使得本申請的電子設備相較于現有的用于血壓測量的可穿戴設備的一體化程度較高,可以便于日常的攜帶和對血壓的實時監測,從而實現用戶對血壓的管理。除此之外,相較于現有的氣囊的壓迫方式,本申請通過壓力傳感器按壓測量部位,有助于提升測量部位的舒適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按壓承載件位于壓力傳感器的背離測量部位的一側。這樣在實現對壓力傳感器承載和固定的同時,能夠使得壓力傳感器靠近測量部位設置,便于壓力傳感器對測量部位的按壓,進一步的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按壓承載件將壓力傳感器按壓于測量部位時,按壓承載件的移動方向為由電磁驅動件朝向測量部位移動。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得在需要進行血壓測量時,位于按壓承載件上的壓力傳感器與按壓承載件一同朝向測量部位移動,從而實現對測量部位的按壓。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電子設備的美觀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電磁驅動件和按壓承載件中的一者包括電磁鐵,另一者包括磁體,電磁鐵的磁極和磁體的磁極相對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50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