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4210.0 | 申請日: | 2020-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36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永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益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25/08 | 分類號: | A01N25/08;A01N47/24;A01N47/34;A01N25/14;A01P7/00;A01P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湯俊明 |
| 地址: | 541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靈川***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特殊 結構 硅藻土 殺蟲 農藥 組合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組合物及其應用。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組合物,包括特殊結構硅藻土和殺蟲劑,重量比為1:(0.001?100);所述特殊結構硅藻土具有鋸齒形蜂窩結構。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水分散粒劑,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殺蟲農藥組合物65?85%、助劑10?20%、填料補足100%。本發明通過鋸齒形蜂窩結構的硅藻土和化學殺蟲劑的復配,能夠有效防治斑潛蠅、斜紋夜蛾、茶尺蠖、西花薊馬、茶黃薊馬,降低化學殺蟲劑的用量,且不會產生抗藥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化學農藥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在病害流行、蟲害暴發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長期濫用化學農藥,害蟲的抗藥性提高,使得害蟲的防治成本上升。至今,多種害蟲對許多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氮、氨基甲酸酯類和除蟲菊酯類農藥已產生抗藥性。通常來說,很多農藥在使用一段時間(3-5年)后,由于害蟲的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就會降低,直到無效。人們對害蟲的抗藥性常常是錯誤地采取提高農藥的使用濃度和增加使用次數的辦法。其實,抗藥性已經存在時,使用常規合成農藥是一種浪費,若將某些化學品種單獨作為殺蟲劑使用,都存在治蟲效果差的問題。
不同作用機制的兩種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防治抗性害蟲很常見的方法。不同成分進行復配,根據實際應用效果,來判斷某種復配是增效、加和還是拮抗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農藥的復配效果都是加和效應,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顯、共毒系數很高的復配就更少了。現有殺蟲農藥的另一個缺陷就是施藥之后藥效持續時間較短,且施藥之后若遇到陰雨天氣,藥劑易被雨水沖刷而流失,導致藥效降低甚至無效。
本發明采用的特殊結構硅藻土與目前現有的化學農藥機理完全不同,屬于一種物理殺蟲劑,具有極強的新穎性和獨特性,同時適應我國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的大趨勢。同時,害蟲不會產生抗藥性,對環境污染小,殺蟲效果好,具有較好的研發和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組合物,包括特殊結構硅藻土和殺蟲劑,重量比為1:(0.001-100);所述特殊結構硅藻土具有鋸齒形蜂窩結構。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殺蟲劑為硫雙威、虱螨脲中的任一種。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特殊結構硅藻土和硫雙威的重量比為1:60-100:1。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特殊結構硅藻土和虱螨脲的重量比為1:40-200:1。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其劑型選自乳油、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粉劑、粒劑中任的一種。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含特殊結構硅藻土的殺蟲農藥水分散粒劑,其制備原料包括所述殺蟲農藥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殺蟲農藥組合物65-85%、助劑10-20%、填料補足100%;所述助劑包括吸附劑、增效劑、分散劑、潤濕劑、粘結劑、隔離劑、穩定劑、崩解劑、消泡劑、增稠劑、防凍劑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分散劑為高分子聚羧酸鹽和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的復配。
作為本發明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粘結劑選自明膠、瓜膠、阿拉伯膠、黃原膠、三聚磷酸鈉、酚醛樹脂、海藻酸鈉、白糊精、甲基纖維素、丙烯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種。
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提供了所述殺蟲農藥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殺蟲劑、助劑混合均勻,粉碎,得混合物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益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益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42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