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r摻雜BaTiO3 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2738.4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4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熊賢強;張曉;王勇;武承林;李江山;李天丁;付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學院 |
| 主分類號: | C25B1/55 | 分類號: | C25B1/55;C25B1/23;C25B3/26;C25B3/21;C25B11/091;B01J27/057;B01J23/02;B01J35/06 |
| 代理公司: | 藍天知識產權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張洪敏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r 摻雜 batio base sub | ||
本發明涉及一種Sr摻雜BaTiO3/ZnTe光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光電催化技術領域。所述的Sr摻雜BaTiO3/ZnTe光催化劑由Sr摻雜BaTiO3納米纖維核和片狀ZnTe殼組成。其中,Sr摻雜BaTiO3是一種鐵電材料,通過靜電紡絲技術合成。ZnTe作為光吸收體,由水熱法制備。通過外加電場極化鐵電材料,能夠誘導ZnTe光生電荷的選擇性分離,增強光生電子在催化劑/溶液界面的聚集,有效提升了ZnTe的光電催化CO2還原活性。本發明所述材料制作成本低,對CO2還原具有較高的活性,在光電催化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電催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Sr摻雜BaTiO3/ZnTe光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可以實現ZnTe光生載流子的定向分離,并加速界面CO2還原反應的活性。
背景技術
能源危機和溫室效應是人類目前急需解決的關鍵科學難題,以太陽能驅動的CO2還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途徑,該反應綠色、環保,條件溫和,吸引了多國政府和科研人員的目光。光電催化反應技術整合光催化和電催化技術的優勢,從而實現對CO2還原更高的效率和更理想的選擇性。目前,光電催化CO2還原的效率依然很低,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效率遠低于工業應用所需的10%效率,根本原因在于載流子復合嚴重,界面反應動力學緩慢。為了推進光電催化CO2還原技術的實際應用,關鍵是開發高效載流子分離的光陰極材料。
ZnTe是一種可見光響應的p型半導體(2.26eV),其導帶邊電勢(-1.63V vs.NHE)遠負于其它半導體,能克服CO2還原的熱力學勢壘,是目前光(電)催化CO2還原的理想材料。但是,單一ZnTe光電極材料依然無法高效分離光生載流子,大部分載流子在界面反應發生之前復合損失。構建半導體納米異質結是分離光生載流子的通用途徑,但該方法往往需要兩個半導體之間的能帶匹配,且兩相界面需有利于載流子傳輸。這樣,很大地限制了半導體材料的選擇。因此,目前缺乏一種普適的方法來促進半導體光生電荷的分離。
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鐵電材料具有自發極化,且能夠隨外電場反轉,已被廣泛應用于新型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和光電存儲器等領域。BaTiO3是一種典型的鈣鈦礦型鐵電材料,其居里溫度大約為120℃,介電常數在室溫下高達幾千,具有良好的鐵電性能。對于一個對稱性的晶胞而言,由于正負電荷中心相互重合,則晶體無法自發極化。為了提高鐵電晶體的極化特性,通過摻雜改變原子的位移,可以使晶胞結構發生畸變,正負電荷中心將難以重合,從而產生自發極化。本發明中,申請人采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Sr摻雜BaTiO3,改變BaTiO3的晶胞結構,提高BaTiO3的極化能力,從而在ZnTe表面引入表面極化電場,促進BaTiO3/ZnTe 界面電荷分離,達到選擇性分離ZnTe載流子的目的,為高效光陰極材料的開發提供了一個普適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Sr摻雜BaTiO3/ZnTe光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Sr摻雜BaTiO3的極化電場來促進ZnTe光電極材料載流子的高效分離,從而提高ZnTe材料光電催化CO2還原的活性。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Sr摻雜BaTiO3/ZnTe光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以乙酸鋇、乙酸鍶和鈦酸四丁酯為原料,溶解于乙酸、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3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攪拌24h,得到紡絲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學院,未經臺州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273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