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觸摸面板用電極、觸摸面板以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2255.4 | 申請日: | 2014-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85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博重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B32B15/04;B32B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觸摸 面板 用電 以及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涉及觸摸面板用電極、觸摸面板以及顯示裝置。通過規定第1電極圖案與第2電極圖案的交叉部分的面積,提供在檢測精度(S/N比)等方面適合在觸摸面板中使用的導電性膜、具有該導電性膜的觸摸面板以及具有該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導電性膜具有:透明基體;2個以上的第1電極圖案(36A);以及2個以上的第2電極圖案(36B),第1電極圖案(36A)和第2電極圖案(36B)隔著透明基體對置并且交叉,該導電性膜的特征在于,第1電極圖案(36A)和第2電極圖案(36B)是分別組合由金屬細線形成的多個格單元38而構成的,第1電極圖案(36A)與第2電極圖案(36B)的交叉部分(62)的面積大于1mmsupgt;2/supgt;且小于20mmsupgt;2/supgt;。
本申請是基于發明名稱為“導電性膜、觸摸面板以及顯示裝置”,申請日為2014年9月25日,申請號為201480052068.2(國際申請號為PCT/JP2014/075409)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觸摸面板用電極,涉及例如適合在觸摸面板用電極中使用的導電性膜。此外,本發明涉及具有該導電性膜的觸摸面板和具有該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來,作為在顯示裝置中設置的導電性膜,在觸摸面板中使用的導電性膜受到關注。觸摸面板主要針對PDA(便攜信息終端)、便攜電話等的小尺寸進行應用,但是認為針對個人計算機用顯示器等的應用帶來的大尺寸化會有進展。
在這樣的將來的動向中,由于現有的電極使用ITO(氧化銦錫)(例如專利文獻1),因此存在如下問題:隨著電阻增大、應用尺寸增大,電極間的電流的傳遞速度變慢,響應速度(從接觸指尖起到檢測到其位置為止的時間)變慢。
因此,考慮排列多個由金屬制的細線(金屬細線)構成的格子來構成電極,從而降低表面電阻。作為形成金屬細線的方法,例如可舉出專利文獻2。此外,還提出了如下的觸摸面板用的導電性膜,其具有由組合了多個小格子的多個大格子和對大格子之間進行電連接的中格子構成的導電圖案(參照專利文獻3)。在該專利文獻3中,還記載了層疊第1導電性膜和第2導電性膜的例子,其中,該第1導電性膜具有在一個方向上排列的導電圖案(第1導電圖案),該第2導電性膜具有在另一個方向(與一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導電圖案(第2導電圖案)。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590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22156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16393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應用于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摸面板的情況下,如專利文獻3所示,一般是層疊第1導電性膜和第2導電性膜的方式。該情況下,第1導電圖案的大格子與第2導電圖案的大格子之間、以及第1導電圖案與第2導電圖案的交叉部分分別作為觸摸位置的檢測部分,因此,認為需要規定這些檢測部分的尺寸(面積等),以提高檢測精度。
但是,現狀是未進行針對這些檢測部分的尺寸、特別是第1導電圖案與第2導電圖案的交叉部分的尺寸的驗證。
本發明是考慮這樣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導電性膜,該導電性膜是使由通過金屬細線形成的多個格單元(cell)構成的多個第1電極圖案與多個第2電極圖案交叉而得到的,通過規定第1電極圖案與第2電極圖案的交叉部分的面積,在檢測精度(S/N比)等方面適合于在觸摸面板中使用。此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該導電性膜的觸摸面板和具有該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225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