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含柔性發光二極管顯示連接器的可折疊顯示器及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1796.5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9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于宏宇;于思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香港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F9/30 | 分類號: | G09F9/30;G09F9/33;G09F9/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張娜;顧麗波 |
| 地址: | 中國香港*** | 國省代碼: | 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性 發光二極管 顯示 連接器 可折疊 顯示器 制造 方法 | ||
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以及柔性連接器,其在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之間,將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第二剛性顯示面板連接,并且執行顯示。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含柔性或可折疊的發光二極管(LED)顯示連接器的可折疊顯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顯示裝置廣泛地用于電視(TV)、計算機、移動電話和手表。迄今為止,這些顯示屏大部分是剛性的,并且主要是平面形狀,這極大地限制了它們的應用。作為新穎的顯示器概念之一,可折疊顯示器提供了很大的應用靈活性。在存放過程中,顯示器被折疊以節省空間和帶來方便,而顯示器的展開的工作狀態提供了大屏幕尺寸以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因此,可折疊顯示裝置的商業化一定會對用戶體驗產生重大影響,并且極大地改變顯示器和電子裝置市場。
目前,最具前景的可折疊顯示器技術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因為該裝置的有機性質和簡單的顯示器結構使得在除常規剛性玻璃基板之外的柔性可折疊基板上制造OLED顯示器變得可行。超薄玻璃、不銹鋼箔和塑料膜都是富有前景的柔性可折疊基板的候選。通過使用這些基板,顯示器的厚度和重量也可以顯著降低。因此,許多研究集中在柔性可折疊OLED顯示器上。例如,LG顯示公司使用白色OLED+濾色器方法、以多屏障聚酰亞胺(PI)作為塑料基板,在2018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大尺寸77英寸透明柔性OLED顯示器。BOE技術公司也在2018年公開了其5.46英寸可折疊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顯示器。該顯示器是用RGB發射體、薄膜封裝(TFE)和直接在TFE上被圖案化的低溫濾色器的新穎結構實現的。
液晶顯示器(LCD)可以是可折疊顯示器的另一種選擇。利用傳統的制造技術,可折疊LCD可以為用戶提供成本優勢和高圖像質量。然而,到目前為止,僅有柔性LCD顯示裝置在研究中。臺灣的AUOptronics公司在2015年展示了應用于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第一個柔性LCD。然后,在2017年,他們通過減小塑料LCD和所制造的塑料液晶顯示器的總厚度,成功地克服了彎曲情況下上基板與下基板的對齊偏差。
小型LED(mini LED)和微型LED(micro LED)(在本文中,兩者表述為LED)也可以用于實現可折疊顯示器,并且由于其高能量效率、長壽命、在潮濕環境中的高穩定性和優異的光學性能而被認為是用于柔性可折疊顯示器的未來技術。這種可折疊顯示器可以通過將小型或微型的無機發光二極管從藍寶石轉移到可折疊襯底來實現。
發明內容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以及柔性連接器,其在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之間,將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第二剛性顯示面板連接,并且執行顯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柔性連接器是柔性發光二極管顯示器,所述柔性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包括小型發光二極管或微型發光二極管。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是剛性液晶顯示面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柔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柔性連接器在所述柔性基板上處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之間的空隙中填充有柔性基板,并且所述柔性連接器位于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之間的柔性基板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中的每一個包括:背光單元和位于所述背光單元上的液晶顯示基板,并且所述柔性連接器與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的背光單元處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剛性顯示面板和所述第二剛性顯示面板是剛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香港科技大學,未經香港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17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