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向熱力循環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1201.6 | 申請日: | 2020-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68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鴻瑞;李華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華玉 |
| 主分類號: | F25B29/00 | 分類號: | F25B29/00;F01K2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55 山東省青島市青島西海岸***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向 熱力 循環 | ||
本發明提供多向熱力循環,本發明屬于熱力學及動力、制冷與熱泵技術領域。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工作介質依序進行八個過程——工作介質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12,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23,向低溫熱源放熱過程34,自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45,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56,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67,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78,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81——組成閉合過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熱力循環。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力學及動力、制冷與熱泵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冷需求、熱需求和動力需求,為人類生活與生產當中所常見;為獲得冷、熱和動力需求,人們需要付出設備的代價。為了降低相應的代價,人們需要簡單、直接的根本性理論支撐;特別是在多溫差利用或多能利用情況下,或是同時滿足不同的供能需求情況下,根本性的理論支撐將大幅度降低相關裝置的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在熱科學基礎理論體系中,熱力循環是熱能利用裝置的理論基礎和能源利用系統的核心;熱力循環的創建及發展應用將對能源利用的飛躍起到重大作用,將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
針對利用中溫熱資源同時滿足高溫熱需求和制冷需求的情況,并考慮兼顧動力資源利用或滿足外部動力需求,并遵循簡單、主動和高效實現溫差和能差利用的原則,本發明提出了相應的多向熱力循環。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利用中溫熱資源同時滿足高溫熱需求和制冷需求為主、兼顧動力資源利用或滿足外部動力需求的多向熱力循環,具體發明內容分項闡述如下:
1.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八個過程——工作介質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12,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23,向低溫熱源放熱過程34,自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45,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56,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67,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78,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81——組成的閉合過程123456781。
2.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七個過程——被制冷介質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12,向低溫熱源放熱過程23,自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34,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45,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56,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67,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78——組成的非閉合過程12345678。
3.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七個過程——低溫熱源介質自低溫開始的升壓程12,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23,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34,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45,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56,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67,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78——組成的非閉合過程12345678。
4.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六個過程——低溫熱源介質自低溫開始的升壓程12,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23,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34,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45,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56,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67——組成的非閉合過程1234567。
5.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七個過程——中溫熱源介質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12,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23,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34,向低溫熱源放熱過程45,自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56,向高溫熱源放熱過程67,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78——組成的非閉合過程12345678。
6.多向熱力循環,是工作在高溫熱源、中溫熱源、低溫熱源和次低溫熱源之間,由依序進行的七個過程——被加熱介質自高溫開始的降壓過程12,自中溫熱源吸熱過程23,自中溫開始的降壓過程34,自次低溫熱源吸熱過程45,自次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56,向低溫熱源放熱過程67,自低溫開始的升壓過程78——組成的非閉合過程12345678。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華玉,未經李華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12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