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1061.2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256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蔡婷婷;馮增朝;姜玉龍;趙東;蘇曉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2 | 分類號: | G01N3/12;G01F17/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維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量 巖石 高溫 體積 變形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軸試驗釜、軸向位移傳感器(9)、磁致式液位計(11)、圍壓控制端口(13)、氣體加載系統(14)、液體加載系統(15)、數據采集處理系統(12)和五個控制閥,所述三軸試驗釜由試驗釜外腔體(1)、試驗釜內缸體、傳壓缸體(2)、上墊塊(3-1)、下墊塊(3-2)、橡膠套(5)、底部接觸墊塊(7)、封蓋(16)和加熱裝置(10)組成,所述上墊塊(3-1)和下墊塊(3-2)分別設置在橡膠套(5)內腔的上下兩端,所述試驗釜內缸體由上蓋(8-1)、缸體(8-2)、下蓋(8-3)和底座(8-4)構成,所述封蓋(16)裝在上蓋(8-1)內腔下部設置的凹槽中并位于缸體(8-2)頂面上,所述上蓋(8-1)通過內螺紋與缸體(8-2)外表面的上部連接,所述傳壓缸體(2)裝在上蓋(8-1)內腔中且傳壓缸體(2)的傳壓軸穿過上蓋(8-1)頂部中心設置的軸孔與軸向位移傳感器(9)連接,所述傳壓缸體(2)的下部穿過封蓋(16)中心設置的圓孔且其底面與上墊塊(3-1)的上端面相接觸,所述橡膠套(5)及上墊塊(3-1)、下墊塊(3-2)裝在傳壓缸體(2)與底部接觸墊塊(7)之間,所述底部接觸墊塊(7)與底座(8-4)中心設置的螺孔連接,所述下墊塊(3-2)的下端面與底部接觸墊塊(7)的上端面相接觸,所述底座(8-4)的上部通過外螺紋與缸體內腔的下部連接,所述橡膠套(5)的外表面與缸體(8-2)、底座(8-4)和封蓋(16)形成圍壓腔(6),所述下蓋(8-3)通過內螺紋與缸體(8-2)外表面的下部連接并使底座(8-4)的底部位于其中心設置的孔中,所述試驗釜內缸體裝在試驗釜外腔體(1)中,所述加熱裝置(10)包裹在試驗釜外腔體(1)的外面;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的出液口通過管道和第一控制閥(F1)與圍壓腔(6)連接,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的進液口通過管道和第二控制閥(F2)與圍壓控制端口(13)的出液口連接,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的進氣口通過管道和第三控制閥(F3)與圍壓控制端口(13)的出氣口連接,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的數據采集端與數據采集處理系統(12)連接;所述圍壓控制端口(13)的進氣口通過管道和第四控制閥門(F4)與氣體加載系統(14)連接,所述圍壓控制端口(13)的進液口通過管道和第五控制閥門(F5)與液體加載系統(1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由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11-1)、浮子(11-2)和液位計外殼(11-3)組成,所述浮子(11-2)套在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11-1)上并漂浮于液面上方,并能沿傳感器測桿隨液位的變化而上下移動,所述浮子(11-2)和磁致伸縮位移傳感器(11-1)裝在液位計外殼(11-3)的內腔中,所述液位計外殼(11-3)的底部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位計外殼(11-3)的上部設有進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內環形液面的截面積為33.755mm2;所述磁致式液位計(11)高度量程400mm,高度分辨率為0.01mm,對應的體積測量分辨率為0.33755mm3;體積變形測量量程為13502mm3,能實現磁致式液位計(11)內液體體積變形的精確測量。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計外殼(11-3)為厚壁、高強度的不銹鋼管。
5.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測量巖石高溫蠕變體積變形的裝置的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測量步驟為:
1)將巖石試樣(4)裝在三軸試驗釜的橡膠套(5)內,把三軸試驗釜、軸向位移傳感器(9)、磁致式液位計(11)、圍壓控制端口(13)、氣體加載系統(14)、液體加載系統(15)、數據采集處理系統(12)和五個控制閥連接好;
2)首先關閉第三控制閥(F3)、第四控制閥(F4),打開第一控制閥(F1)、第二控制閥(F2)和第五控制閥(F5),液體加載系統(15)通過圍壓控制端口(13)的出液口向磁致式液位計(11)和三軸試驗釜圍壓腔(6)注入液體;然后關閉第二控制閥(F2)和第五控制閥(F5),圍壓控制端口(13)切換至氣體加載,打開第三控制閥(F3)和第四控制閥(F4),向磁致式液位計(11)注入氣體進行加載;重復多次上述氣、液加載步驟,使圍壓腔(6)加載至試樣目標圍壓,且保證磁致式液位計(11)內的浮子(11-2)液面高度處在20-30mm量程范圍內;
3)施加軸壓,將巖石試樣(4)加載至室溫下靜水壓力狀態;將系統溫度設定為目標溫度,待磁致式液位計(11)中氣液界面穩定,整個試驗系統穩定在目標溫度下的靜水壓力狀態后,改變巖石試樣(4)的軸向應力并保持恒定,進行目標溫度和壓力下的蠕變試驗;
4)在數據采集處理系統(12)里錄入試樣的軸向初始位移和液位計內液面初始高度,設置數據記錄間隔,進行自動數據記錄;
5)依據記錄數據,通過下述公式計算巖石試樣(4)的高溫蠕變體積變形及體積應變;巖石試樣(4)體積變化量的計算為:
ΔV試樣=V液+V墊塊=Δh·S截+πr2·Δl
式中:V液-磁致式液位計(11)內液體體積變化量,通過V液=Δh·S截計算獲得,Δh-浮子(11-2)上下移動的液面高度變化;S截-磁致式液位計(11)內環形液面的截面積;V墊塊-上墊塊(3-1)向下移動而占據的空間體積,通過V墊塊=πr2·Δl計算獲得,r-上墊塊截面半徑,即巖石試樣截面半徑;Δl-上墊塊向下移動的位移,即巖石試樣在軸向方向上的壓縮位移;
巖石試樣(4)的體積應變計算為:
eV=ΔV試樣/V0
式中:V0為巖石試樣(4)的初始體積,通過試樣的初始直徑r0和初始高度l0計算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理工大學,未經太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106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