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0826.0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977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淮斌;馮旭寧;金昌勇;盧蘭光;歐陽明高;王賀武;韓雪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K7/02 | 分類號: | G01K7/02;G01K1/14;G01R31/389;G01R31/396;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魏朋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離子 動力電池 內部 溫度 測試 方法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一種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所述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包括提供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為方型鋰離子電池,對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放電至荷電狀態為0%;向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中放置熱電偶;確認放置所述熱電偶之后的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沒有內短路現象;對放置所述熱電偶之后的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內部溫度測試。所述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既能滿足鋰離子動力電池熱管理低溫測試需要,又能準確測試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失控時的內部高溫。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鋰離子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往往根據表面溫度做出主動控制反應,然而,鋰離子動力電池在正常工作過程中,特別是在電池發生熱失控時,電池表面溫度和電池內部溫度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鎳鈷錳(NCM)三元鋰離子電池內部溫度和電池表面溫度差異可達400℃以上。此外,在開展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安全相關的模型研究時,也是根據表面溫度標定模型精度,一旦電池表面溫度與電池內部溫度存在較大差異,相關的模型研究就不能準確得出鋰離子動力電池熱安全性。
目前,對于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的測試方法有將熱敏感試紙經過薄膜密封后放置到正極片和/或負極片上。然而,這方法僅能測試鋰離子動力電池在不同倍率充電和/或放電時的內部溫度,測試溫度大多在70℃以下。此外,也有一些文獻報道,通過鋰離子動力電池表面溫度測試和傳熱計算估算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的做法。這種估算方法誤差較大,不能準確反映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方案中不能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進行準確測試的問題,提供一種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
本申請中提供一種鋰離子動力電池內部溫度測試方法,包括:
提供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為方型鋰離子電池,對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放電至荷電狀態為0%;
向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中放置熱電偶;
確認放置所述熱電偶之后的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沒有內短路現象;
對放置所述熱電偶之后的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內部溫度測試。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部溫度測試包括內置熱電偶的容量測試、開路電壓、等效內阻測試、充放電的內部溫度溫升測試和熱失控內部溫度測試。
在一個實施例中,向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中放置熱電偶的步驟包括:
在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第二表面確定第一開孔,并將熱電偶固定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孔內;
對所述第一開孔進行封堵,并將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自然風干。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第二表面確定第一開孔的步驟包括:
確認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點;
確認第三表面的中心點和第四表面的中心點,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四表面平行,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垂直;
沿著所述第三表面確定所述第二表面到第三表面的中心點的距離為第一距離;
以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點為起點,以所述第一距離為延伸距離,開設所述第一開孔。
在一個實施例中,將熱電偶固定設置于所述第一開孔內的步驟包括:
采用絕緣鎢鋼針深入所述第一開孔,使得所述絕緣鎢鋼針位于所述待測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電池卷芯的中間位置;
將所述絕緣鎢鋼針從所述第一開孔撤出,以完成對所述第一開孔通道的擴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082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