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接觸式模擬過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00543.6 | 申請日: | 2020-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20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楊驍勇;許林輝;孫健;陳現濤;賈井運;孫強;孟亞偉;劉奕;任立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36 | 分類號: | G01R31/36;G01R1/02;G01R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陽市廣***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觸 模擬 過熱 鋰電池 失控 試驗 平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非接觸式加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包括支架、加熱圈、熱電偶以及用于夾持試驗鋰電池的夾具,所述夾具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加熱圈處于夾具的下方,以將被夾持的試驗鋰電池包圍起來,所述熱電偶固定在支架相對于夾具上方的位置上,其中加熱圈為可控溫納米加熱器。本發明的非接觸式加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通過加熱圈的方式來進行加熱,有效的實現非接觸式加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實驗平臺,具體涉及一種非接觸式模擬過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
背景技術
目前,過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采用的加熱方式是接觸式加熱棒或者加熱圈。傳統的接觸式加熱方式對實驗數據有較大的影響:第一,對電池加熱不均勻造成試驗數據不準確;第二,加熱裝置接觸電池,發生熱失控時,由于加熱棒溫度可能相對于電池較低,將發生熱量的逆向傳導,從而減弱了本該具有的熱災害,影響試驗結果;第三,對于傳統的加熱方式,試驗平臺布置繁瑣,費時費力,影響實驗效率。所以一個更高效、更精準的試驗平臺是鋰電池研究人員所需要的。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更高效、更精準的非接觸式模擬過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非接觸式加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包括支架、加熱圈、熱電偶以及用于夾持試驗鋰電池的夾具,所述夾具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加熱圈處于夾具的下方,以將被夾持的試驗鋰電池包圍起來,所述熱電偶固定在支架相對于夾具上方的位置上,其中加熱圈為可控溫納米加熱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具包括左夾板和右夾板,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均呈長條狀,其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為夾持端,該夾持端相對設置一側的固定有夾持墊,當夾具夾住鋰電池時,夾持墊與鋰電池相抵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持墊包括若干個夾持塊,若干所述夾持塊均通過彈簧固定到夾持端上,所述夾持塊呈長條狀,一端作為連接頭,另一端作為夾持頭,所述夾持頭與鋰電池的側面相抵觸,該夾持頭上開設有內凹的弧面,該弧面與鋰電池的側面相抵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頭的側面開設有環形套槽,彈簧的端部套接在連接頭上時,彈簧的端部嵌入到環形套槽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弧面內開設有防滑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加熱圈的外側面上固定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背向加熱圈的位置上設有連接套環,所述連接套環可上下滑移的套設在支架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桿通過彈簧與支架相對于夾具的位置固定連接,以通過彈簧的回復力帶著加熱圈上移,使得加熱圈圍住被夾具夾持的鋰電池,所述左夾板和右夾板的夾持端延伸有閉合桿,所述閉合桿上套設有閉合套,所述閉合套內側壁上具有閉合段和打開段,所述閉合套的下側面具有頂出面和回縮面,所述頂出面與回縮面通過斜面過渡,當閉合段與閉合桿相抵時,兩根閉合桿相互靠近,將左夾板和右夾板收緊,同時回縮面與連接桿相抵,使得加熱圈在彈簧的回復力的作用下上移,當打開段與閉合桿相抵時,兩根閉合桿相互遠離,將左夾板和右夾板打開,同時頂出面與連接桿相抵,使得加熱圈克服彈簧的彈力下移。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支架、加熱圈、熱電偶和夾具的設置,便可有效的構成一個進行鋰電池熱失控的試驗平臺,可通過夾具夾持住鋰電池,然后再通過加熱圈進行加熱的方式來實現對于鋰電池的熱失控試驗了,而且加熱圈為可控溫納米加熱器,利用納米加熱器的遠程加熱作用,以此實現對于被夾持在夾具上的鋰電池進行非接觸加熱的效果,如此便可實現試驗過程更高效、更精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非接觸式加熱鋰電池熱失控試驗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未經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05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