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神經內科護理用手部鍛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00090.7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58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旭華;陳麗成;張秀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旭華 |
| 主分類號: | A63B23/16 | 分類號: | A63B23/16;A63B43/00;A63B43/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諾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盧玲 |
| 地址: | 276000 山東省臨***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神經內科 護理 用手 鍛煉 裝置 | ||
1.一種神經內科護理用手部鍛煉裝置,包括手部健身球(1),所述手部健身球(1)的設置數量為兩個,其特征在于,手部健身球(1)包括第一半球體(2)以及和所述第一半球體(2)相互匹配的第二半球體(3),所述第二半球體(3)和第一半球體(2)相互扣合,第一半球體(2)的內部以及第二半球體(3)的內部均設置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底部均勻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5)的內部可活動設置有配重柱(6),第二凹槽(5)的內壁設置有第三凹槽(7),所述第三凹槽(7)的內部可活動設置有第一固定柱(8),所述第一固定柱(8)的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固定柱(8)和第三凹槽(7)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9),所述第一彈簧(9)的一端和第一固定柱(8)的伸入第三凹槽(7)的一端相互連接,第一彈簧(9)的另一端和第三凹槽(7)的內端相互連接,第一固定柱(8)的朝向配重柱(6)的一端呈弧形設置,配重柱(6)的外壁設置有和第一固定柱(8)相互匹配的第四凹槽(10),所述第四凹槽(10)和配重柱(6)同軸設置;
所述第一凹槽(4)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所在的平面水平設置,第一固定板(11)設置有和配重柱(6)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12),配重柱(6)的外側相對第二凹槽(5)的頂部的位置設置有和第一固定板(11)相互匹配的第五凹槽(13),所述第五凹槽(13)和配重柱(6)同軸設置,第一固定板(11)的橫向側部設置有第二彈簧(14),所述第二彈簧(14)的一端和第一固定板(11)的橫向外端面相互連接,第二彈簧(14)的另一端和第一凹槽(4)的豎向內側壁相互連接;
在第一半球體(2)內還設置有重心補償結構,其中該補償結構包括,在第一半球體(2)內遠離就近的第一固定板(11)的外側設置有一補償槽,該補償槽位于兩第二凹槽(5)中間的豎向正上方,該補償槽內滑動支撐有一補償配重塊,該補償配重塊的朝向第一固定板(11)的端部通過一導桿連接到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豎向側部,其中第一固定板(11)的橫向側部和豎向側部正交,對應該導桿在第一半球體(2)內設置有一貫通所述補償槽和第一凹槽(4)的具有一定寬度的通槽,該通槽寬度略大于第一固定板(11)的彈性活動行程,該第一固定板的豎向側部的兩端還分別通過第一和第二補償彈簧連接到第一凹槽(4)的橫向內側壁連接,該補償彈簧具有一定撓度,第二半球體(3)內對稱設置有相同的上述重心補償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科護理用手部鍛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球體(2)以及第二半球體(3)均為木質材質,配重柱(6)的材質為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科護理用手部鍛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球體(2)的朝向第二半球體(3)的側面設置有第一連接套管(15),第二半球體(3)的朝向第一半球體(2)的側面設置有和所述第一連接套管(15)相互匹配的第一連接槽(16),第一連接套管(15)和第一連接槽(16)之間通過可拆卸按壓扣合方式相互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科護理用手部鍛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外端面相對第二彈簧(14)的內部設置有定位柱(17),所述定位柱(17)的軸線水平設置,第一凹槽(4)的內側壁相對第二彈簧(14)的內部設置有和定位柱(17)相互匹配的定位套管(18),定位柱(17)可活動穿設于所述定位套管(18)的內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旭華,未經李旭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0009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醫患兩用口罩
- 下一篇:一種具有監控功能的智能玩具





